文博图书馆索引工作初探

——以秦岭博物馆工作为例

2025年09月10日 字数:1471
  □文/余雪梅 雷新锋

  秦岭博物馆图书索引工作将结合馆藏特点和用户需求,着力整合政策、技术、资源、人才等多维度要素,建立一套兼顾学术性与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索引体系,全面实现秦岭博物馆图书索引从被动收藏转向主动知识服务,成为连接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桥梁,助力资源活化利用。

  随着文博事业的快速发展,文博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学术资源中心,其信息组织和服务功能日益凸显。索引工作是信息组织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和服务效能。国家文物局《“十四五”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方案》提出的“到2025年重点博物馆藏品信息开放率达100%”目标,索引工作成为博物馆从“实体保管”转向“知识服务”的关键抓手。依据《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35)》(国家发改委)中“建立秦岭文化资源数据库”的要求,秦岭博物馆作为区域性综合博物馆,信息资源索引建设是落实“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协同发展”的具体实践。
  文博图书馆索引工作既要满足研究者对专业内容的精准检索,也要满足观众探索馆藏资源背后的故事等趣味查询。秦岭博物馆图书索引工作将结合馆藏特点和用户需求,着力整合政策、技术、资源、人才等多维度要素,建立一套兼顾学术性与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索引体系,全面实现秦岭博物馆图书索引从被动收藏转向主动知识服务,成为连接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桥梁,助力资源活化利用。
  发挥政府主导功能 建立可持续保障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文化数字化明确为改革重点,《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指出推动文物资源数字化,为文博图书索引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索引建设不仅是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更是博物馆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增强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与时俱进,体现政策导向。秦岭博物馆应积极建议政府落实地方主体责任,把文博图书索引建设列入社会文化发展总体规划,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逐步建立文博图书索引经费保障机制。另外,秦岭博物馆还应积极申请国家文化数字化项目补助,采取“技术设备置入+专业能力导入”的模式,为秦岭博物馆配备相应的数字化设备,并由大博物馆(院)派遣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并制定个性化索引方案。
  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定期调整资源结构。定期对索引体系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索引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建立用户反馈机制,设置检索反馈渠道,根据用户检索行为数据分析,动态调整索引权重,优化索引体系。
  加强人才培养,健全激励机制。组建“图书+文博+人工智能”复合型专业团队,制定系统培训计划和对口帮扶计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专业培训。鼓励索引人员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并对在索引编制、技术应用、服务创新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营造鼓励探索和试错的创新文化。
  夯实工作基础 明确索引范围与标引规范
  索引范围是索引所涵盖的文献类型、学科领域、时间跨度等。明确索引目标及范围有助于索引人员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筛选和标引,提高索引工作效率和质量。标引是索引工作的核心环节,标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索引质量。因此,需要建立规范的标引流程,包括文献分析、主题提取、标引词的选择、标引记录等环节。在文献分析环节,索引人员要认真阅读,理解文献的内容和主题;在主题提取过程中,要准确提炼出文献核心主题和次要主题;在标引词选择时,要选用规范、通用的标引词,不可使用模糊、歧义的词汇;在标引记录环节,要详细记录标引的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查询和修改。
  清点梳理馆藏资源。对现有馆藏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清点记录名称、责任者、出版时间、主题等基础信息。
  遵循国家行业标准。应遵循国家和图书馆行业制定的《中国文献著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