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企行政执法如何规范

2025年09月10日 字数:1196

  □文/张馨予 姚汶含  

  在国内经济面临压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我国需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各地区、各部门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是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的一个重要部分。


  江苏一名农民销售未经检疫的羊肉,获利180元,市场监管局对其开出10万元罚单;山东一家企业从2021年到2023年,每年都要接受上百次检查,企业疲于应付……近几年,一些行政部门的执法乱象引起广泛关注。
  3月以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司法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专项行动聚焦纠治四类突出问题:一是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问题;二是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行为;三是执法标准不一致,要求不统一,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四是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该罚不罚、“吃拿卡要”、粗暴执法等违反执法规范要求的行为。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军表示,在国内经济面临压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我国需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各地区、各部门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是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的一个重要部分。
  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
  刘成同是东部某省一家化工企业的总经理,他回忆,前几年,公司每个月都会接受不同行政部门的检查,频次高的时候,甚至每周都有检查,检查主体涉及发展改革、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多部门,通常都是分头来检查。
  “迎检会占用企业很多精力。”刘成同说,每次检查前企业要做准备工作,检查中需要企业负责人陪同,检查后如果被要求整改,还要准备各类整改资料。由于这一系列工作十分烦琐,公司需要专门指派几个人负责迎检。
  刘成同甚至还曾遇到带有“处罚指标”的行政检查,“以罚款为主要检查目的,企业一般会被动配合”,罚款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
  行政检查为什么会这么多?在司法部公布的一起涉企重复行政检查案例中,山东某市司法局指出,造成检查多的原因,一是部门内部统筹机制不健全,检查缺乏规划性、执法审批制度不严格,同一部门不同科室联动执法机制也不健全;二是部门之间执法协作机制不通畅,检查缺少协同性,部门之间互不通气、各自为战;三是检查 标准不统一,上级指导协调力度不 够,导致随意执法、重复执法。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则对记者说,造成涉企执法乱象的根本原因是不对称的政商关系,“如何树立企业的市场合法地位,让企业有更强的自主性,能够对违规检查执法说‘不’而不遭受打击报复,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而之所以会出现趋利性执法,在薛军看来,主要原因是部分地方财政困难,“没有钱就想办法罚款,用罚没收入来补充财政资金”。
  多地罚没收入异常增长的现 象已引起各方重视。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24年全国非税收入44730亿元,比上年增长25.4%。
  马亮认为,近几年,涉企执法乱象频发,严重影响营商环境和民营经济发展,已经到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全面整顿的地步,所以中央才会如此关注并加强涉企执法的规范问题。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