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领航聚合力 人大履职践民主
——商洛市商州区多举措推动人大工作提质增效
2025年09月10日
字数:1436
□文/王文
商洛市商州区人大聚焦代表联络站建设、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街道议政代表会三项重点工作系统推进,形成人大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商洛市商州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关于人大工作的部署要求,始终把支持保障人大依法履职作为重要政治责任,聚焦代表联络站建设、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街道议政代表会三项重点工作系统推进,形成人大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深耕“小站点”撬动“大民生”
始终坚持把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工程,实施“阵地提标、功能提质、服务提效”三大行动。
全域覆盖夯基础。将代表联络站建设纳入基层治理体系,按照“八有标准”建成74个代表联络站,覆盖全区18个镇(街道)、56个村(社区),将全区1146名各级人大代表编入74个代表联络站,形成“1+18+N”三级网络体系,实现基层民主“生活圈”全覆盖。
专业赋能提质效。建立“专业代表+智库专家+行业骨干”协同机制,试点建设教科文卫、农业农村等2个专业代表联络站,围绕农村饮水安全、教育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等领域开展调研3次,组织30名行业代表和专家“坐诊”,提供专业咨询,让“内行人”议“专业事”,更好地发挥代表专业优势。
闭环管理解民忧。建立“五单工作法”(群众点单-站点接单-代表议单-政府办单-人大督单)和“五事工作流程”(知事-理事-办事-督事-评事),近年来通过联络站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36条,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道路硬化等民生事项有效改善。
做实“票决制”办好“心头事”
始终坚持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作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推动民生实事从“为民做主”向“由民作主”转变。
全链条规范流程。出台《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构建“区委定方向、群众提需求、代表决项目、政府抓落实、人大强监督”的闭环体系。近年来通过各方渠道征集民生需求筛选形成区级候选项目36个,票决产生项目30个。
全方位跟踪问效。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工作组”督办机制,组织代表开展专项视察5次,对票决的南秦河生态治理、大病不出县-“行走的医院180”等30个民生项目全程监督,推动项目有序推进。
全领域拓展成果。总结推广北宽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牧护关“高山蔬菜种植”等试点票决项目经验,近年来全区18个镇(街道)票决(会商)民生实事169件,实现全区全覆盖,进一步促进民生实事项目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深度融合。
聚焦“议政会”架起“连心桥”
始终坚持把街道议政代表会作为践行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抓手,推动民意表达更顺畅、决策执行更高效。
创新制度强保障。出台《关于建立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议政代表推选、议事、监督等机制,在4个街道推选263名议政代表,涵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企业职工、新业态群体等,确保民意代表性与专业性相统一。
精准议事破难题。聚焦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收集交办转办“在部分街道建立区直学校”“完善部分中心城区道路基础设施”等意见建议,会商票选“上河驿农耕体验园”“安居巷片区环境综合提升”等民生实事项目。
融合治理提质效。将议政代表会与“代表联络站”“民情恳谈会”联动,探索协同模式,积极开展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活动20余场次。指导各街道建立议政代表会建议办理工作制度,规范建议办理工作,街道办事处及时分解落实办理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向议政代表答复建议办理情况。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
商洛市商州区人大聚焦代表联络站建设、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街道议政代表会三项重点工作系统推进,形成人大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商洛市商州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关于人大工作的部署要求,始终把支持保障人大依法履职作为重要政治责任,聚焦代表联络站建设、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街道议政代表会三项重点工作系统推进,形成人大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深耕“小站点”撬动“大民生”
始终坚持把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工程,实施“阵地提标、功能提质、服务提效”三大行动。
全域覆盖夯基础。将代表联络站建设纳入基层治理体系,按照“八有标准”建成74个代表联络站,覆盖全区18个镇(街道)、56个村(社区),将全区1146名各级人大代表编入74个代表联络站,形成“1+18+N”三级网络体系,实现基层民主“生活圈”全覆盖。
专业赋能提质效。建立“专业代表+智库专家+行业骨干”协同机制,试点建设教科文卫、农业农村等2个专业代表联络站,围绕农村饮水安全、教育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等领域开展调研3次,组织30名行业代表和专家“坐诊”,提供专业咨询,让“内行人”议“专业事”,更好地发挥代表专业优势。
闭环管理解民忧。建立“五单工作法”(群众点单-站点接单-代表议单-政府办单-人大督单)和“五事工作流程”(知事-理事-办事-督事-评事),近年来通过联络站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36条,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道路硬化等民生事项有效改善。
做实“票决制”办好“心头事”
始终坚持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作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推动民生实事从“为民做主”向“由民作主”转变。
全链条规范流程。出台《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构建“区委定方向、群众提需求、代表决项目、政府抓落实、人大强监督”的闭环体系。近年来通过各方渠道征集民生需求筛选形成区级候选项目36个,票决产生项目30个。
全方位跟踪问效。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工作组”督办机制,组织代表开展专项视察5次,对票决的南秦河生态治理、大病不出县-“行走的医院180”等30个民生项目全程监督,推动项目有序推进。
全领域拓展成果。总结推广北宽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牧护关“高山蔬菜种植”等试点票决项目经验,近年来全区18个镇(街道)票决(会商)民生实事169件,实现全区全覆盖,进一步促进民生实事项目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深度融合。
聚焦“议政会”架起“连心桥”
始终坚持把街道议政代表会作为践行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抓手,推动民意表达更顺畅、决策执行更高效。
创新制度强保障。出台《关于建立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议政代表推选、议事、监督等机制,在4个街道推选263名议政代表,涵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企业职工、新业态群体等,确保民意代表性与专业性相统一。
精准议事破难题。聚焦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收集交办转办“在部分街道建立区直学校”“完善部分中心城区道路基础设施”等意见建议,会商票选“上河驿农耕体验园”“安居巷片区环境综合提升”等民生实事项目。
融合治理提质效。将议政代表会与“代表联络站”“民情恳谈会”联动,探索协同模式,积极开展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活动20余场次。指导各街道建立议政代表会建议办理工作制度,规范建议办理工作,街道办事处及时分解落实办理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向议政代表答复建议办理情况。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