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五议”畅通民意开新局
——安康市汉滨区建民街道创新推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侧记
2025年09月10日
字数:1634
□文/陈善刚
安康市汉滨区建民街道人大工委紧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需求,创新推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有效破解了街道辖区居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通道“不畅”、人大监督“缺位”等问题。通过召开街道议事代表会议,成功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与社区治理难题,极大提升了辖区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今年以来,安康市汉滨区建民街道人大工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陕西省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以95名居民代表为骨干,联合社会各界代表性人士组成街道居民议事组织,率先在全区探索推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畅通民意收集渠道、推进基层民主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找准职能定位,明确“为谁议”
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做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高地的重大任务。
明确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搭建街道居民议事协商、民主管理平台载体,增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议事协商能力。坚持党的领导。街道党工委将推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列入党工委中心工作,集聚党工委集体力量支持探索创新,街道人大工委紧紧依靠党工委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制度制订、代表推荐、会议运行各方面全过程,从而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人民至上。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映民意,紧盯辖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小切口”入手,选准主题,召开议事会议,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务求实效。围绕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实施效果的根本标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划定议事主体,明确“谁来议”
坚持“多元共治”原则,从实际出发,把代表选准选优。确定代表名额。参照选举法乡级“代表名额基数为45名,每1500人可增加一名代表”的规定,确定首届街道议事代表名额95名。严把“结构关”。以居民代表为主体,从农(居)民、社区专职、企事业单位、行业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中选聘议事代表。同时吸纳新乡贤、人民调解、网格管理中的优秀分子参与。首届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共确定议事95名,其中工人、农(居)民65人,占68.4%;街道、社区干部20名,占21.1%;专业技术人员10名,占10.5%;妇女代表26名,占27.4%,非中共党员代表40名,占42.1%,确保了议事代表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先进性。严把“提名关”。街道人大工委拟定议事代表名额分配方案,报街道党工委批准。各村(社区)、行业单位按照所分配名额进行民主推荐,采取“居民联名推荐+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把关心街道发展、热心公共事业的居民群众推荐为议事代表。严把“审定关”。街道人大工委对议事代表推荐人选进行初审,会同组织、纪检、公安、综治、信访等部门进行联审,由联村领导牵头考察后,报街道党工委研究,经公示无异议的人选,确定为议事代表。议事代表任期为五年(首届任期2年),与区人大代表换届同步。
精选主题任务,明确“议什么”
聚焦村(社区)、企业、行业等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协商”“议事”。召开街道议事代表全体会议。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定期召开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围绕六大任务讨论经济社会发展事项、参与民主管理、落实监督工作。即听取和讨论相关工作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反映人民群众对街道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围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及社会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开展议事协商;对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会商、票选、测评,并进行全过程监督;听取和讨论办理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及议事代表意见建议情况的报告;对街道重大决定、决议和重点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街道工作机构和区派驻机构的工作开展评议。组织开展联络站议事活动。由联络站负责每季度开展一次议事活动,紧扣区域内民生实事、基层治理、新民风建设、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以“小切口”精选2至3个议事,提交议事代表讨论,集思广益找出破解难题的方法举措。
安康市汉滨区建民街道人大工委紧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需求,创新推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有效破解了街道辖区居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通道“不畅”、人大监督“缺位”等问题。通过召开街道议事代表会议,成功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与社区治理难题,极大提升了辖区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今年以来,安康市汉滨区建民街道人大工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陕西省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以95名居民代表为骨干,联合社会各界代表性人士组成街道居民议事组织,率先在全区探索推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畅通民意收集渠道、推进基层民主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找准职能定位,明确“为谁议”
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做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高地的重大任务。
明确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搭建街道居民议事协商、民主管理平台载体,增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议事协商能力。坚持党的领导。街道党工委将推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列入党工委中心工作,集聚党工委集体力量支持探索创新,街道人大工委紧紧依靠党工委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制度制订、代表推荐、会议运行各方面全过程,从而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人民至上。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映民意,紧盯辖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小切口”入手,选准主题,召开议事会议,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务求实效。围绕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实施效果的根本标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划定议事主体,明确“谁来议”
坚持“多元共治”原则,从实际出发,把代表选准选优。确定代表名额。参照选举法乡级“代表名额基数为45名,每1500人可增加一名代表”的规定,确定首届街道议事代表名额95名。严把“结构关”。以居民代表为主体,从农(居)民、社区专职、企事业单位、行业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中选聘议事代表。同时吸纳新乡贤、人民调解、网格管理中的优秀分子参与。首届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共确定议事95名,其中工人、农(居)民65人,占68.4%;街道、社区干部20名,占21.1%;专业技术人员10名,占10.5%;妇女代表26名,占27.4%,非中共党员代表40名,占42.1%,确保了议事代表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先进性。严把“提名关”。街道人大工委拟定议事代表名额分配方案,报街道党工委批准。各村(社区)、行业单位按照所分配名额进行民主推荐,采取“居民联名推荐+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把关心街道发展、热心公共事业的居民群众推荐为议事代表。严把“审定关”。街道人大工委对议事代表推荐人选进行初审,会同组织、纪检、公安、综治、信访等部门进行联审,由联村领导牵头考察后,报街道党工委研究,经公示无异议的人选,确定为议事代表。议事代表任期为五年(首届任期2年),与区人大代表换届同步。
精选主题任务,明确“议什么”
聚焦村(社区)、企业、行业等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协商”“议事”。召开街道议事代表全体会议。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定期召开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围绕六大任务讨论经济社会发展事项、参与民主管理、落实监督工作。即听取和讨论相关工作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反映人民群众对街道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围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及社会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开展议事协商;对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会商、票选、测评,并进行全过程监督;听取和讨论办理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及议事代表意见建议情况的报告;对街道重大决定、决议和重点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街道工作机构和区派驻机构的工作开展评议。组织开展联络站议事活动。由联络站负责每季度开展一次议事活动,紧扣区域内民生实事、基层治理、新民风建设、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以“小切口”精选2至3个议事,提交议事代表讨论,集思广益找出破解难题的方法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