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众“呼声”为履职“哨声”

2025年09月10日 字数:1598
“要突出工作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管控,扎实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和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凃斌在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时说。
  自2022年年初,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就把守护“蓝天碧水净土”纳入工作要点,将其作为本届人大常委会的重点监督内容。
  2024年9月25日至26日,白河县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等形式,到全县6个点位开展执法检查,准确掌握了该县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经验成效和存在问题。
  天蓝水碧、民之所盼,环境优良、民之所愿。4月16日,白河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审议县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土壤是生命之基、食物之源,健康的土壤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应邀列席会议的县人大代表杨登宝的发言掷地有声。审议现场,代表现场提问,相关负责人现场作答,一问一答间有力推动了环保法律的刚性约束得到有效落实。
  发展大局所需,民心民意所向,正是人大监督重心所在。近年来,白河人大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找准人大监督的性质、定位和切入点,主动拓展监督手段,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多种监督方式,打好“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末问结果”的监督闭环,有力推动问题解决,确保监督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厚植为民情怀 解锁惠民生活“幸福码”
  “以前给电动车充电,要将十几米的插线板从窗口接到楼下,既不安全又不方便。如今,社区新建了充电车棚,用起来既省心又安全,车辆也都停放整齐了。”7月6日,家住城关镇清风社区的居民王莹一边为自己的电动车充电,一边满意地说道。
  去年以来,随着县城6处带遮雨棚的充电插座正式投用,困扰居民多年的“充电难”和“飞线隐患”问题,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将民生实事项目交由人大代表进行票决,是白河县人大常委会推动代表履职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具体举措,通过群众“点单”谋项目、代表“议单”定项目、政府“买单”建项目、人大“验单”督项目的“四单”模式,将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贯穿于民生项目实施全过程。
  为确保每件民生实事项目都能“开花结果”,让人民群众真正共享发展成果,2月28日,白河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177名县人大代表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10件上年度县级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
  根据计票结果显示,县城充电桩建设项目满意率高达99.39%。会议还同步票决产生了2025年度8项民生实事项目,涵盖交通出行、生态环保、教育等关键领域,精准靶向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民生短板、社会堵点及群众难点,持续夯实民生福祉基石。
  “以前想跳广场舞却没有合适的场地,现在可好了,出了家门就是广场,我每天晚上吃完晚饭都要出来走一走、跳一跳,感觉日子很惬意。”家住茅坪镇桃园社区的村民余水翠感慨道。
  据了解,桃园社区村民休闲广场建设工程是茅坪镇2024年镇级民生实事项目。广场建成后,周边一千余名群众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如今,每到傍晚时分,社区广场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周边村民纷纷走出家门,到广场散步、健身、跳广场舞,一片欢声笑语,构成了乡村夜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张小小的表决票,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茅坪镇人大主席杨声波说,伴随着一批批民生实事项目的顺利实施,推动更多“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人大工作基础是代表,作用在代表,活力看代表。我们将持续加强代表服务管理,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不断激发代表履职活力,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代表力量。”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游益林表示。
  编辑/李卫锋(lwf2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