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大之问”解“民生之盼”

2025年09月10日 字数:1844
队,推动解决养老机构消防审验通过率低、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持证难”问题;大力发展老年人助餐服务,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以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为重点,培育养老服务人才,着力解决“照护难”问题;将人财物集中向农村倾斜,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发展养老普惠金融,加强人形机器人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以科技赋能助力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
  持续优化养老服务资源供给
  “请问省发改委,在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有何工作打算?”委员刘建林提问。
  “近年来,省发改委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引,结合人口变化趋势和区域发展需求,持续优化养老服务资源供给。”省发改委主任王青峰说,省发改委牵头编制出台了《陕西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明确“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发展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康养融合发展”等内容,并在专栏中提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四五”期间,我省养老床位数由17.6万张(2020年末)增长至24.08万张,增幅达到36.82%,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由29.75%提升至5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网络扎紧织密,新建小区全部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由1861家增长至2944家,覆盖率达到90.5%,农村互助幸福院达到12179家,覆盖73%的行政村。
  针对下一步工作,王青峰介绍,省发改委将持续完善政策供给,出台我省发展银发经济的《若干措施》,明确银发经济的发展目标、重要领域和战略方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资金争取力度,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促进养老与医疗健康、文化旅游、金融等产业融合,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深挖银发经济消费潜力,引导经营主体匹配细分市场,加快培育一批银发经济龙头企业,推动银发经济逐渐向多元业态发展。
  吸引更多劳动者投身养老服务行业
  “请问省人社厅在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认定,提高养老护理员的服务水平方面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下一步有何改进措施?”崔荣华代表提问。
  省人社厅副厅长陈晓东回答,目前仍存在养老服务人才市场供给不足、技能等级不高、薪酬挂钩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据有关招聘机构预测我省养老护理用工缺口近10万人。参加培训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初级工占比较高,养老服务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紧缺。
  下一步,省人社厅将持续加大培训和就业服务力度。会同省民政厅等部门编制发布我省养老服务等人才需求目录,吸引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向急需紧缺行业聚集。加大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力度,指导培训机构加强与养老服务机构供需对接,及时发布用工需求及岗位信息。充分利用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等优质资源,加快养老服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持续健全薪酬挂钩机制,会同民政、工会等部门开展养老服务行业技术工人薪酬集体协商,在全社会树立技高者多得、技优者多得的导向,让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有劲头、有甜头,吸引更多劳动者投身养老服务行业。
  推动养老服务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我省文旅方面在适老化改造及优惠政策落实上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何工作安排?”委员汪文展向省文旅厅提问。
  “省文旅厅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养老服务条例》,不断优化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推动养老服务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省文旅厅厅长高阳进一步介绍,在适老化产品供给方面,打造生态康养旅游产业链群,推出老年旅游精品线路,强化老年旅游市场供给,用好陕西文旅惠民平台,通过陕西文旅惠民平台,推出惠民演出、景区福利、互动赠票、商城折扣等惠民举措。
  在适老化服务提升方面,推进公共文化场馆适老化提升,持续推进118个公共图书馆、119个文化馆、2万余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适老化改造,配备老年阅览室、无障碍设备、老年群体专属答疑引导志愿服务台等设施。完善老年文化旅游公共设施。全省A级旅游景区在全面落实对老年群体优先和门票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设立爱心休息区,不断完善无障碍步道、第三卫生间等基础设施。
  针对下一步工作,高阳表示,省文旅局将健全老年旅居产业顶层设计,完善老年旅游产品及服务标准体系,出台促进老年文旅消费的政策,持续推进生态康养特色产业链群建设。扩容银发旅游产品供给。吸引省内外优质老年康养旅游企业投资陕西,重点支持推出一批老年旅居康养项目,促进养老机构与文旅场所深度融合。丰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陕西文旅惠民平台针对重要节日推出针对老年人的文旅惠民产品,持续丰富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老年人有序从事文旅产业。支持老年艺术工作者、老年文化学者、非遗传承人等在乡村、城市设立工作室,推进文化艺术赋能城乡发展。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