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文化浸润机关文明 实干担当谱写检察新篇
2025年08月13日
字数:1867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检察院 丁强 刘青松
近年来,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检察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将孝义文化精髓与检察职能深度融合,紧扣“崇德向上·幸福安康”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目标,创新打造“孝义汉滨·金彩检察”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以孝义文化涵养检察正气、以实干担当传递司法温度的特色之路。2025年,该院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是对全体干警践行孝义精神、忠诚履职的最好褒奖。
孝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汉滨区人民检察院通过“三个维度”推动孝义精神与检察履职同频共振。
以孝义立德,筑牢忠诚之基。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实践要求相融合,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人民群众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感受公平正义。
以孝义润心,涵养清廉之风。将“讲孝义、崇正义、尚忠义、重信义、明大义”良好风尚与廉洁从检相结合,制定《检察干警孝义行为规范》,开展“道德讲堂”“新二十四孝知识竞答”等活动,制发“廉洁家书”,积极开展“孝义之星”评选,引导干警以孝齐家、以廉立身。1名干警获评“陕西省最美清廉家庭”,3名干警分别获评“安康好人”“平安正义好青年”“汉滨好媳妇”,这是孝义文化滋养检察队伍的生动缩影。
以孝义聚力,激发奋进之力。在全院倡导“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的价值导向,将孝义行为表现纳入干部档案,列为评优评先、提拔晋升必要考核条件。涌现出全国“法治进校园”巡讲先进个人、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全省优秀公诉人、全市检察机关十佳岗位能手、全区优秀第一书记等一批先进典型,16名干警入选省市检察业务人才库,形成了“人人争当孝义标兵、事事彰显检察担当”的良好氛围。
助老,守护最美夕阳红。严惩侵害老年人权益犯罪,特别是严厉打击忤逆不孝的犯罪,建立《涉老案件专业化办理机制》。针对养老诈骗频发,构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3份。2021年以来,依法严惩3起侵害、虐待、遗弃老年人刑事犯罪,追回被骗养老金50余万元;联合民政等部门,为24名孤困老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以法治力量守护“银发权益”。
护幼,托起明天的希望。依托“雨露”未检工作室,打造“捕、诉、监、防、教”一体化工作模式。对涉罪未成年人实施“精准帮教”,通过心理疏导、亲职教育、督促监护令等方式,帮助17名迷途少年重返校园。司法救助受害未成年人76人。与公安、教体、妇团等部门联动发力,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法治进家庭”“检察开放日”等活动。31名检察干警受聘担任“法治副校长”,举办“防性侵”“反校园欺凌”专题讲座50余场次,受众师生3万余人。
帮弱,传递司法温度。聚焦农民工讨薪、妇女权益保障、残疾人权益保障等民生痛点,建立“民事支持起诉+行政检察监督+公益诉讼”多元保护机制。2021年以来,办理支持起诉案件59件,帮助追回欠薪270余万元。针对农村外嫁女土地权益受损问题开展专项监督,走访16个乡镇,排查问题线索37件。针对商业街道、大型公共服务场所、公共停车场等区域盲道被占用等情况,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办理案件5件,督促整改盲道设施41处,让弱势群体在法律监督中感受到温暖。
通过持续深化孝义文化进机关,汉滨区人民检察院实现“三个显著提升”。
队伍凝聚力显著提升。单位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接待室”“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秦巴安澜”接访团队获评全国检察机关“为民办实事”优秀团队。
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2021年以来共办理各类案件7907件,“党建引领破解农民工讨薪难”等24件案例入选全国、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事例,27项工作经验被上级转发推广。单位区委目标责任考核保持“八连优”,全省基层检察院建设考核实现“四连优”。
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孝义汉滨·金彩检察”文化品牌编入《汉滨区孝义文化建设工作指南》。“法润金州检察行”入选汉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典型案例。廉政(法治)教育基地累计接待省内外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参观学习4218场次11万余人,被命名为“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仁智修其身,忠孝礼义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汉滨区人民检察院将以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为动力,进一步推进孝义文化与检察工作的深度融合,持续提高政治站位、突出理论武装、注重实践养成、提升工作质效,努力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