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人生

2025年08月13日 字数:2075
“陵”“冢”“坟”“丘”等多种名称。这些都是给活着的人看、活着的人听的,对于死了的人来说,叫什么都一样。
  在墓穴的表面垒坟种树,开始是为了辩识墓穴的位置,方便祭祀,但后来就变成了显示墓主人身份地位的标志。《周礼》记载:“以爵为封丘之度,与其树数。”就是说,按照官位的等级来定坟头的大小高度和种植树木的种类、数量。“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扬柳。”所以称老百姓为平头百姓,叫草民。坟冢“过制”就会被处以“髡削”(剃光头)之刑。
  普通百姓去世,要选拇指粗的柳树枝,用白纸一缠,每个孝子要拿一根,跪拜、灵前哭孝、扶棺椁上坟时要柱着,叫哭棍儿、孝棍儿。亡人入了土,孝子就把哭棍插在了坟头,杨柳易生,不几年便成树。死者一天天被人淡忘,树却是越来越大,甚至活到成百上千年。黄帝陵前的黄帝手植柏,据说树龄已超过五千年,黄帝不在了,但他栽下的树却在,树比人寿。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陕西曾是帝王之都,经历过周秦汉唐的辉煌。关中平原有七十二座帝王陵,埋着七十三位皇帝,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夫妇的合葬墓,一座陵墓埋了两位皇帝,所以陵是七十二座,皇帝却埋了七十三位。但无论封土是三仞还是四尺抑或“平头”,无论是叫陵、叫冢、叫墓还是叫坟,无论是帝王陵还是百姓坟,如今也都是“荒冢一堆草没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是说人生很短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讲得好,“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现在的人对物质的追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物欲的膨胀,甚至于铤而走险,从古到今,这样的人何其多也,人们哀之而不鉴之,甚至于前赴后继,直让人唏嘘不已。
  写人用两笔,做人用一生。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佘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臧克家在《有的人》里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高尔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通过保尔.柯察金说出的一段著名的关于生命和人生意义的话,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年轻人。阿城在《棋王》里讲:“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究还不太像人。”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但人不必太计较名利,只管做好当下,身后的事谁能说得清呢?有一首歌叫《千百年后谁又会记得谁》,是电视剧《汉武大帝》里的一首插曲,唱的是“当时你给我一个笑脸,让我心跳一辈子,使我的目光永远融进了你的背影。又能怎么样呢?不用千年,百年之后,谁又会记得谁”。阿来在《月光下的银匠》里说,“一个远远流布的名字和一个不为人知的名字的区别又在哪里,有名和无名的区别又在哪里呢?”仔细想想,在你身后100年还有谁会记得你,谁最终都将成为一个和自己的名字再无瓜葛的人,你的财富地位以至朋友亲人,他们也将和你再无关联。虽然失去你,他们也许会哭得肝肠寸断,但是后来的很多时候,他们对你的印象会越来越模糊,直到慢慢地忘掉你的一切。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只有在死的时候才能看开生死,连外国人也一样。网上曾流传着一份乔布斯的临终遗言,乔布斯说,作为一个世界500强公司总裁,我曾经叱咤商界,无往不胜,在别人眼里,我的人生当然是成功典范。此刻在病床上,我频繁回忆我的一生,发现曾经让我感到无限得意的所有社会名誉和财富,在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已全部变得暗淡无光,毫无意义。现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够用的财富,就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应该是更重要的东西。我生前赢得的所有财富我都无法带走,能带走的只有记忆中沉淀下来的纯真的感动以及与物质无关的爱和情感,它们无法否认也不会自己消失,它们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活着是一种修行,死亡是另一种存在。佛家讲,能够发现自己种种的弊病,这叫“觉悟”。觉悟之后能够把这些毛病改正过来,这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错误的行为。对于一般人来说觉悟得都比较晚,有的人甚至到死也没有觉悟,自己有什么毛病都不知道,从哪里修起呢?也就谈不上修行。修正行为第一要紧的,就是要知道自己的错误行为,你才能改过自新。
  生死是任何人都无法逃脱的轮回。季羡林讲:“人在人海,身不由己。失又何悲,得又何喜。曾经沧海,不期而遇。繁花过后,落陌成溪。”龙应台在《目送》里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生死无疆,谁也无法左右。别人迎接你生命的到来,你也迎接别人生命的到来。今天你送别他人,他人将来也要送别你。生命一茬接一茬地来,又一茬接一茬地走。人于其中,活的长也罢、短也罢,富也罢、穷也罢,贵也罢、贱也罢,都只是一个过客,无所谓喜,也无所谓悲。只是在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面对这一撇一捺,你可以坦然地说一声,在这个世界上,我曾做过一回人。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