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儿童图书市场乱象调查

2025年08月13日 字数:1670
给两岁的女儿购入两三本绘本。“现在的书设计可新奇了,有洞洞书、翻翻书之类的有设计机关的,说是书,其实更像是玩具。有时候是商家说促进触感、对小孩的大脑发育有好处,有时候是孩子看见觉得好玩缠着要买。但买回来之后发现用处也不是很大,几百元一本的书孩子翻几次就不再碰了。”
  记者注意到,陈女士提到的这种“玩具书”在市面上并不少见,有立体书、布书、触摸书、机关书等。这类童书与普通童书比起来往往“身价”倍增,有的总共十几页,单本售价400多元。
  还有一些家长向记者反映,有的出版商为提升绘本的“高级感”,刻意在装帧设计上堆砌资源,比如用浮雕工艺打造绘本封面,在纸页中嵌入进口丝绸、动植物标本,有的绘本镶上了金边,做成了“精装绘本礼盒”,还有一些绘本与玩具捆绑销售……
  记者在北京一家书店走访时,看到该书店的显眼位置摆放着号称其独家出品的“珍藏版套装”。当时,一名小女孩正央求妈妈为其购买这套丛书。
  记者走近看到,单口外开的书匣式设计刚好容下4本小开本的精装书,每本只有成人手掌大,厚度不到2厘米。在书匣的抽屉里,还附赠了一枚盲盒徽章。精巧的装帧很夺人眼球,且没有提供开封版本供人试读,也不能分开单本购买。
  这套丛书的价格为138元。
  母亲拗不过孩子,只能答应买下来。“138元,其中100元是支付了童书的包装和盲盒徽章。”女孩的母亲对记者无奈地说。
  记者注意到,在套装丛书里,高于138元价位的比比皆是。比如山东青岛的李女士就从网上买过一款叫作“儿童大礼书”的童书套装,“价格近200元,内置的8种商品只有两种是薄薄的儿童图书,其余6种为儿童益智玩具”。
  在北京开办早期教育机构的杜老师告诉记者,这种“豪华童书”的存在也成了孩子们互相攀比的对象:“有些孩子看书不再聊内容,而是比‘奢华’。我曾听到孩子们在聊同故事不同版本的绘本时,就有孩子说自己的绘本是封皮烫金精装版,跟同伴说‘我的绘本比你的漂亮’,还有孩子炫耀自己绘本里有‘故事主人公玩偶,还有魔法杖,你们的没有’。”
  脱离了童书的本意
  “童书成了高端商品,便偏离了童书的本意。”一名受访家长如是说。
  在西安凡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编岳朗看来,童书过度包装、定价虚高问题的确值得关注。一些绘本仅有10余页,价格却高达上百元甚至几百元;一些童书设计追求“高级感”,如用浮雕工艺打造封面、在纸页中嵌入进口丝绸或动植物标本、镶金边等“花样”。
  “这种现象会造成教育资源获取的不平等。高价童书使得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难以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一些内容不错的绘本因包装奢华导致价格过高,很难被图书馆纳入采购名单,许多孩子因此失去接受优质教育内容的机会。”岳朗接着说,这也会大大缩小普通工薪阶层家长的购买范围。同时,奢华绘本几乎无法进入二次流通渠道,图书馆因书中嵌入的毛绒配件难以消毒清洁往往拒绝接收,二手书商嫌弃立体折页在运输中易损毁而不愿回收,最终这类“奢华”绘本多会被当作垃圾处理。
  “绘本中的工艺加得是否必要,要看图书本身的内涵与设计形式是否匹配。比如,一本介绍小动物的感官书,为了表现小兔子的绒毛触感,加上植绒工艺,就是适合的。如果纯粹为了加工艺而加工艺,那就是过度与浪费。”一名在北京从业20年的图书编辑告诉记者,一些出版机构开始在低龄童书包装上“做花样”,比如增加植绒、洞洞等工艺,用这种类似“玩具”的设计吸引孩子,而这种设计必然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高的定价。
  此外,对于儿童图书定价高,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直言,现在很多图书都要在线上售卖,为了引流,一些平台方往往要求出版方予以较低的折扣,“定价高是为了低折扣,五六折是常态,甚至还有二三折,如果按成本微利定价,出版社将无法覆盖印制、版税等基础成本,倒逼出版社不得不预先抬高定价预留线上折扣空间”。
  “一些绘本‘礼品化’,也说明市场有一定的需求,这值得我们深思。”上述图书编辑说,一些出版机构确实存在采取高定价、低折扣的方式销售童书的行为,类似的价格竞争造成沉下心来精打细磨原创产品的时间精力、金钱付出不足,而沉迷于“流量神话”,希望打造“快消品”。“书卖得好与书做得好,
  两者已经越来越分离。”
  编辑/燕子(hchwyx781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