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领社会向好向善
2025年08月13日
字数:1185

□ 文/郭守福 张奕帆
家风作为家庭文化的核心,像一条穿越时空的文化纽带,传递着文化基因,承载着先辈的智慧,在无形中规范着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凝聚着家庭乃至社会的合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家风作为家庭文化的核心,像一条穿越时空的文化纽带,传递着文化基因,承载着先辈的智慧,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持续塑造着后人的精神面貌,在无形中规范着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凝聚着家庭乃至社会的合力。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内部的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塑造十分重要。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家风中蕴含的诸多价值观念及其传承面临挑战。每个家庭独特的家风,都是对家族成员行为模式及道德标准的直接反映;它不仅塑造着个体的性格特征,还影响着社会风气乃至公序良俗。审视家风的现代价值,传承优良家风,充分发挥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家风的文化根源及其现代价值
(一)传统家风的文化渊源。家风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一条重要纽带,深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家风所承载的仁爱忠信、孝悌敬慈、齐家治国等价值理念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先秦时期家庭伦理的雏形已现,《周礼》与《礼记》等古籍中记载的家庭规范,如孝道为尊、尊敬长辈、家庭和谐等,为后世的家庭伦理观念奠定了基础。儒家学说强调的“践行忠孝,家国同构”理念,是对家庭、国家治理的深刻见解,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到了宋元明清各代,家风不仅是衡量家族和个人品质的尺度,更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以《袁氏世范》为代表的家风家训,强调尊重平等、和睦包容等诸多开明的家庭教育理念,与现代家庭美德伦理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理念一脉相承、相互契合,表现出极强的历史传承性。丰富多彩的家风家训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向着恪守忠信、修身齐家的道路勇毅前行。
(二)历史视角下家风的社会功能。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家风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传统中国社会里,家被视为最小的社会单元,而良好的家风是此单元得以稳固发展的关键因素。家风有效地强化了家庭内部的凝聚力,减少了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家庭关系的和睦发展。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当大多数家庭都能够保持积极健康的风气时,整个社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正面向上的氛围。历史上,无论是在政治稳定还是文化繁荣方面,良好家风所贡献的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随着时代变迁,其具体表现形式可能有所调整,但其核心精神,即倡导家国一体、和睦相处、提升道德修养等方面的价值观念,一直影响着后世的家庭建设和社会发展。
(三)新时代背景下家风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家风的价值愈发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