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池湾的“民主密码”: 从朱鹮守护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实践

——石泉县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2025年08月13日 字数:1280
    石泉县城关镇丝银坝村草池湾一角。

  □文/黄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石泉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路径,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走进安康市石泉县城关镇丝银坝村草池湾议事厅,一场人大代表议事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县镇两级人大代表、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20余人围坐一起,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热烈。
  “目前,村上改建民宿项目进展比较缓慢,主要因为部分农户对改建方案存在有分歧,有的不支持、不配合,今天请大家讨论协商,争取达成一致意见,确保民宿在今年‘十一’对外运营。”据石泉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城关镇丝银坝村党支部书记邓国友介绍,去年以来,在草池湾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中,大家前前后后召开了12次议事会,共商乡村发展大计,民主参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朱鹮落脚处议出“绿饭碗”
  清晨,初夏的第一缕阳光洒满了草池湾的角角落落,层层叠叠的梯田错落有致,农户们正抢抓农时忙着插秧作业,不远处的荷塘里几只朱鹮在悠闲地觅食,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草池湾是丝银坝村的一个村民小组,10年前,几只朱鹮迁徙而来,成为了这里的“新居民”,随着朱鹮数量逐年增多,草池湾拥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朱鹮小村”。
  “种庄稼不能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了,稻子被虫吃了谁来管?”“村上成立护鸟队保护好朱鹮,同时田里养鸭治虫,咱得让朱鹮和庄稼都有活路。”“咱们只要把环境保护好了,相信以后致富的路子会越来越多。”……村民议事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围绕保护朱鹮和乡村发展发表意见,畅所欲言。
  “涉及群众的利益就由群众来商议决定,一次定不了,就多议几次,真正让村民成为乡村发展的主人翁。”城关镇人大主席马祥晋说,为了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城关镇人大主席团围绕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先后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召开议事会,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努力寻求民意最大公约数。
  经过民主协商,一场由村民自发组织的守护环境、保护朱鹮的行动火热展开,打捞河道垃圾,清理路边杂草,疏通水渠堵塞,清运房前屋后杂物,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不仅让50多只朱鹮在草池湾安家落户,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鸟打卡。村里采用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培育的200多亩有机稻米和有机莲藕连年丰收,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成为了供不应求的“香饽饽”。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草池湾的村民们从此端上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
  群众参与勾出项目建设“路线图”
  如何把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全体村民寻求一条共同致富的新路子。2023年,草池湾抓住乡村生态旅游这一核心竞争力,启动了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着力将其打造成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力引擎。
  项目实施过程中,城关镇人大主席团积极动员片区人大代表和村民参与项目规划、论证、实施、评估、验收各个环节工作中来,第一时间掌握群众诉求,同时加强与党委政府、施工方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