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立法信息征集网络 拓宽社情民意收集渠道
2025年08月13日
字数:1118

立法联系点立法信息采集点、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了199个民情民意收集箱,随时随地收集群众的立法心声,使立法工作更接地气。同时,采取“走出去+沉下去”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百姓家中开展意见建议征集活动,使群众诉求和立法需求有机结合,让其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工作中,坚持全面覆盖与精准对接相结合,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展法律法规草案征询意见时,采取“普遍征求”与“重点领域征求”点面结合的方式,在“书面征求、基层调研、面对面座谈”基础上,通过召开由职能部门、专业人士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倾听“利益各方、群众代表、专业人士”的意见。聘请7名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使提出的意见建议更精准、更专业,把人民群众的“朴素语言”转化为“立法语言”,实现人民群众意见建议与立法工作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重点听取利益群体、一线执法人员和法律专家等意见建议,多摸基层一线实情,注重收集一线声音,使所征询的意见建议更能反映群众利益,确保地方性法规“务实管用”,为立法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民意和实践支撑,助力提高立法质量。2024年以来,先后对《陕西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立法计划(征求意见稿)》《陕西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修订草案)》《汉中市农村供水用水条例(草案)》《汉中市物业服务管理条例(草案)》等22部法律法规开展立法意见征集工作,共召开立法意见征集座谈会7场次,发放征求意见调查问卷200余份,通过设立民情民意收集箱,定期开展人大代表接待日、代表走访群众活动,收集整理上报立法建议134条,被全国和省、市立法机关采纳或部分采纳13条。
努力推动“两个融合” 基层治理工作更加有效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的具体体现,也是反映民情、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立法“直通车”。今年以来,各镇(街)和村(社区)通过广泛组织村(社区)群众参与立法征询,推动“立法和普法”“立法和调解”工作模式,实现法律宣传、矛盾调解“全天候”“零距离”,为社会公众直接参与人大立法工作提供基础,为基层治理整体效能提升提供重要保障。周家镇留旗营社区通过组织板凳会、社区普法大讲堂,了调解成功率95%,让老百姓成为法治建设的最终受益人,使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宣传法律、调解千家事的基层治理平台。陕西华沃律师事务所联合勉县司法局、勉县残疾人联合会在各镇(街)和村(社区)先后举办了8场普法活动,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助力提升政府执法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目前,全县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已成为法治建设的“宣传站”、矛盾纠纷“调解室”,综合平台作用持续显现。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