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点”承载“大民主”

2025年08月13日 字数:1450
路,精准对接两大县域产业,分别在刘集镇、庄里试验区建立奶山羊和柿子2个产业代表联络站,聚合50余名从事两大产业的人大代表力量,通过调研、座谈,梳理发现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这种“把代表嵌在产业链上”的创新做法,使代表联络站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智囊团”、技术推广的“服务站”、产销对接的“联络点”。
   办好“民生事”,传递民主暖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充分发挥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基层民主实践的重要平台,既是代表履职的“主阵地”,也是连接群众的“连心桥”。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把建好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抓手,组织人大代表进站接待选民听民声、助力发展讲政策、督政问政破难题、交流学习促提升,让“小站点”传递出民主的温度。
  听民声,汇民智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履职建功‘三个年’·人大代表在行动”专项工作,让更多“民智”融进基层治理、更多“民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注重发挥联络站在民主协商和决策中的作用。依托联络站,渭南市各级人大代表不仅在联络站倾听民意,还走到群众之中去吸纳民意,深入了解社区建设难点、民生堵点,通过多种渠道反映群众诉求,推动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年来,临渭区常态化开展每月10日代表集中进站履职活动,2024年区各联络站进站履职代表5200余人次,累计接待群众2100余人次,收集反馈群众意见建议400余条,均已交由相关单位办理。蒲城全县17个镇(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57个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全部“到站”开展工作,截至2024年底,共组织代表开展各类活动150余场次,接待选民200余批次230余人次,收到选民反映问题152件,处理121件,解决97件,回访23件。代表联络站越来越成为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重要渠道,人大代表在代表联络站中履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解民忧,暖民心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激发代表联络站积极探索群众认可的实践方式,与人民群众一起共同缔造幸福生活,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真正落到实处。比如,潼关县代字营镇,有群众到联络站反映,水管年久老化经常停水。人大代表听取意见后,立即走访调研、多方商定方案、施工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彻底解决了120户300多人的吃水问题;富平县的2个特色产业代表联络站,组织了50多名相关专业的人大代表,经常进行集中研判,针对疫病防控、柿园管理等问题把脉问诊,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产业发展难题,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民主就在身边”。渭南市1万余名全国、省、市、县、镇五级人大代表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暖民心,将来自基层的民情民意传递至党委、政府决策者的案头,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让党的执政、政府施政、法律法规的实施有了更好的民意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渭南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生动实践,正是这一理念的鲜活注脚。在这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抽象的政治概念,而是街头巷尾的民生议事,是田间地头的共商共治,是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小站点,大民主——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层表达。未来,渭南将继续深化代表联络站建设,让“小站点”更好承载“大民主”。这既是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编辑/燕子(hchwyx781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