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安澜 明珠耀泾渭
——《咸阳市东庄水库库区周边管理条例》立法综述
2025年08月13日
字数:1618
□文/梁欢
《咸阳市东庄水库库区周边管理条例》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站位高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标志着咸阳以法治方式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守护区域水安全迈出了关键一步。
5月28日,经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咸阳市东庄水库库区周边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咸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立法领域取得的又一硕果。
习近平总书记“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的殷殷嘱托,为陕西擘画了发展蓝图。东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二级支流泾河末端,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目前全国唯一在建、具备调水调沙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条例》的制定出台,正是咸阳市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为守护这一战略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所提供的坚实法治保障。
破题:“小切口”立法护航“大战略”
在九曲蜿蜒的泾河下游,即将镶嵌一颗美丽的“明珠”—东庄水库。它的坝址控制泾河流域面积4.31万km³,占泾河流域面积的95%,建成后将成为陕西省库容最大、坝高最高、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成为渭河防洪体系的定海神针、黄河水沙调控的枢纽支点、关中城乡发展的命脉水源,战略地位举足轻重。随着2025年年底水库蓄水在即,如何杜绝库区周边的乱占乱搭乱建,如何规范库区周边的建设行为,如何有效保护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安全等问题,成为库区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2024年7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带队实地查看东庄水库主体工程建设进展,并召开专题座谈会,提出通过地方立法保障库区周边生态安全的工作要求。与此同时,咸阳市人大常委会也已将泾河流域生态治理立法调研列入2024年工作要点,并在立法调研过程中实地考察了东庄水库建设情况。省市两级人大通过立法保障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不谋而合”,明确了立法的方向和路径,通过深入调研与科学论证,将泾河流域生态治理这一“鸿篇巨制”切成“章回小说”,摒弃“大而全”,聚焦“小而精”,以“东庄水库库区周边管理”这一精准立法“小切口”破题,确保地方性法规与上位法精神一致、内容互补。这既是对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属地立法工作要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咸阳探索地方特色实现流域保护法治路径的创新实践。在省市两级人大高效联动、厘清权限边界后,咸阳市委迅速批复将该项立法增列为2024年立法计划项目,迈出以法治力量守护“渭北明珠”的坚实一步。
集智:民意沃土培育法治“活水”
立法乃精密之器,非集众智不能成良法。面对立法领域广、专业性强的挑战,咸阳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召开专项会议,系统部署条例起草工作,通过建立“任务分解、时序管控、组织保障、责任传导”联动机制,严格遵循《陕西省地方立法条例》对立法程序的要求,实行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确保实现立法质量与效率的有机统一。2024年10月,咸阳市人大常委会成立由分管副主任和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司法、水利、生态环境等1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立法专班。以“双组长”“立法专班”组织形式开展立法工作,大幅提升了立法质效。
专班运转如精密的齿轮:“立法协调会—实地调研—草案论证”循环往复。每月召开全体会议,研究解决起草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专题召开业务骨干起草会议,立法推进紧凑而有序。专班4次深入库区山水之间,足迹遍布库区周边县市、巍巍大坝、水源要地、移民新居等,于现场丈量边界,于一线倾听诉求。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广开言路,多次组织部门研究、专家论证、代表审议,在立法主线划定、管理范围界定、职责分工厘清等关键问题上凝聚最大共识,充分发挥立法机关在表达、平衡、调整社会利益方面的主导作用。
集万民之智,方成善治之基。起草审议过程中,草案4次发送60余家相关单位;两度通过“咸阳人大”公众号、政府官网等平台公开问计于民;召开6场征求意见座谈会,汇聚各界声音。最终,62条沾泥土、带露珠的“金点子”从基层涌流:在淳化县十里塬村立法联系点,村民热议“库区周边管理范围的划
《咸阳市东庄水库库区周边管理条例》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站位高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标志着咸阳以法治方式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守护区域水安全迈出了关键一步。
5月28日,经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咸阳市东庄水库库区周边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咸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立法领域取得的又一硕果。
习近平总书记“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的殷殷嘱托,为陕西擘画了发展蓝图。东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二级支流泾河末端,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目前全国唯一在建、具备调水调沙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条例》的制定出台,正是咸阳市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为守护这一战略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所提供的坚实法治保障。
破题:“小切口”立法护航“大战略”
在九曲蜿蜒的泾河下游,即将镶嵌一颗美丽的“明珠”—东庄水库。它的坝址控制泾河流域面积4.31万km³,占泾河流域面积的95%,建成后将成为陕西省库容最大、坝高最高、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成为渭河防洪体系的定海神针、黄河水沙调控的枢纽支点、关中城乡发展的命脉水源,战略地位举足轻重。随着2025年年底水库蓄水在即,如何杜绝库区周边的乱占乱搭乱建,如何规范库区周边的建设行为,如何有效保护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安全等问题,成为库区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2024年7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带队实地查看东庄水库主体工程建设进展,并召开专题座谈会,提出通过地方立法保障库区周边生态安全的工作要求。与此同时,咸阳市人大常委会也已将泾河流域生态治理立法调研列入2024年工作要点,并在立法调研过程中实地考察了东庄水库建设情况。省市两级人大通过立法保障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不谋而合”,明确了立法的方向和路径,通过深入调研与科学论证,将泾河流域生态治理这一“鸿篇巨制”切成“章回小说”,摒弃“大而全”,聚焦“小而精”,以“东庄水库库区周边管理”这一精准立法“小切口”破题,确保地方性法规与上位法精神一致、内容互补。这既是对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属地立法工作要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咸阳探索地方特色实现流域保护法治路径的创新实践。在省市两级人大高效联动、厘清权限边界后,咸阳市委迅速批复将该项立法增列为2024年立法计划项目,迈出以法治力量守护“渭北明珠”的坚实一步。
集智:民意沃土培育法治“活水”
立法乃精密之器,非集众智不能成良法。面对立法领域广、专业性强的挑战,咸阳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召开专项会议,系统部署条例起草工作,通过建立“任务分解、时序管控、组织保障、责任传导”联动机制,严格遵循《陕西省地方立法条例》对立法程序的要求,实行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确保实现立法质量与效率的有机统一。2024年10月,咸阳市人大常委会成立由分管副主任和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司法、水利、生态环境等1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立法专班。以“双组长”“立法专班”组织形式开展立法工作,大幅提升了立法质效。
专班运转如精密的齿轮:“立法协调会—实地调研—草案论证”循环往复。每月召开全体会议,研究解决起草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专题召开业务骨干起草会议,立法推进紧凑而有序。专班4次深入库区山水之间,足迹遍布库区周边县市、巍巍大坝、水源要地、移民新居等,于现场丈量边界,于一线倾听诉求。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广开言路,多次组织部门研究、专家论证、代表审议,在立法主线划定、管理范围界定、职责分工厘清等关键问题上凝聚最大共识,充分发挥立法机关在表达、平衡、调整社会利益方面的主导作用。
集万民之智,方成善治之基。起草审议过程中,草案4次发送60余家相关单位;两度通过“咸阳人大”公众号、政府官网等平台公开问计于民;召开6场征求意见座谈会,汇聚各界声音。最终,62条沾泥土、带露珠的“金点子”从基层涌流:在淳化县十里塬村立法联系点,村民热议“库区周边管理范围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