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法治保障
2025年08月13日
字数:1634
精神固化为地方性法规,为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
数智化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将传统工会服务与数智化手段深度融合,提升了工会服务效率,同时满足职工的多样化需求。为推动网络智能科技为工会工作赋能,助力数智技术为职工维权服务提质增效,《办法》第九条对工会加强数智化建设、创新服务职工方式作了具体规定,进一步提升智慧工会建设水平。
随着近年来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断增多,加之新就业形态领域的劳动用工模式呈现灵活性、多元性特点,劳动争议所涉情形较为复杂,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成为难点。针对这一现状,《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工会和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督促相关行业、平台企业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劳动者加强职业伤害保障,工会依法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企业、平台用工合作企业就劳动合同或者书面协议签订、进入退出平台、订单和收益分配、奖励与违约责任等事项开展协商等内容,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在安全生产监督方面,依法参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是工会法赋予工会的一项重要权利,在职业病危害事件和伤亡事故等方面,能最大限度维护被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办法》第三十条规定了工会依法参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有关部门应当及时研究答复,从立法角度对工会发挥积极作用、维护职工生命安全予以规定,要求工会站稳职工立场,积极“亮剑”维权。
为充分发挥工会与相关部门解决劳动纠纷的协同作用,《办法》第三十一条第四款对工会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诉讼相衔接,发挥参与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职能作用予以规定,通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诉讼的程序衔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助力形成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新格局。
系统谋划 重在有效实施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省总工会将结合实际、系统谋划、扎实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在我省全面贯彻实施。
加大学习宣传贯彻力度,各级工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作为今年工会法治宣传重点任务,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及年龄段的职工,丰富内容形式,创新方式方法,进行有特色、接地气、更精准有效地宣传贯彻。坚持和发展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用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在涉及职工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修改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反映职工诉求,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
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推进基层工会建设。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建会,指导帮助广大职工群众入会,不断扩大工会的有效覆盖。加强支持保障及资产管理。严格落实工会经费收缴划拨的法定职责,严禁违法挪用工会经费和资产,确保工会经费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增强维权服务工作实效,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职工群众需求,不断健全完善“普惠性+特殊性”职工维权服务体系。加强工会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拓展工会数字化应用场景。健全完善困难职工常态化帮扶机制、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机制,切实将关怀送到困难职工的心坎上。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建好管好用好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推进“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协作联动机制建设,健全劳动领域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体系,当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纾解人,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
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法治化水平,推动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严格依法建会,紧盯“三新”领域建会入会薄弱环节,采取“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严格依法管会,结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结合巡视和审计反馈的问题,一体推进工作整改。严格依法履职,常态化开展工会干部法治教育,强化法治思维,确保工会各项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推进。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
数智化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将传统工会服务与数智化手段深度融合,提升了工会服务效率,同时满足职工的多样化需求。为推动网络智能科技为工会工作赋能,助力数智技术为职工维权服务提质增效,《办法》第九条对工会加强数智化建设、创新服务职工方式作了具体规定,进一步提升智慧工会建设水平。
随着近年来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断增多,加之新就业形态领域的劳动用工模式呈现灵活性、多元性特点,劳动争议所涉情形较为复杂,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成为难点。针对这一现状,《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工会和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督促相关行业、平台企业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劳动者加强职业伤害保障,工会依法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企业、平台用工合作企业就劳动合同或者书面协议签订、进入退出平台、订单和收益分配、奖励与违约责任等事项开展协商等内容,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在安全生产监督方面,依法参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是工会法赋予工会的一项重要权利,在职业病危害事件和伤亡事故等方面,能最大限度维护被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办法》第三十条规定了工会依法参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有关部门应当及时研究答复,从立法角度对工会发挥积极作用、维护职工生命安全予以规定,要求工会站稳职工立场,积极“亮剑”维权。
为充分发挥工会与相关部门解决劳动纠纷的协同作用,《办法》第三十一条第四款对工会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诉讼相衔接,发挥参与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职能作用予以规定,通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诉讼的程序衔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助力形成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新格局。
系统谋划 重在有效实施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省总工会将结合实际、系统谋划、扎实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在我省全面贯彻实施。
加大学习宣传贯彻力度,各级工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作为今年工会法治宣传重点任务,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及年龄段的职工,丰富内容形式,创新方式方法,进行有特色、接地气、更精准有效地宣传贯彻。坚持和发展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用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在涉及职工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修改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反映职工诉求,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
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推进基层工会建设。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建会,指导帮助广大职工群众入会,不断扩大工会的有效覆盖。加强支持保障及资产管理。严格落实工会经费收缴划拨的法定职责,严禁违法挪用工会经费和资产,确保工会经费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增强维权服务工作实效,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职工群众需求,不断健全完善“普惠性+特殊性”职工维权服务体系。加强工会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拓展工会数字化应用场景。健全完善困难职工常态化帮扶机制、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机制,切实将关怀送到困难职工的心坎上。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建好管好用好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推进“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协作联动机制建设,健全劳动领域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体系,当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纾解人,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
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法治化水平,推动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严格依法建会,紧盯“三新”领域建会入会薄弱环节,采取“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严格依法管会,结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结合巡视和审计反馈的问题,一体推进工作整改。严格依法履职,常态化开展工会干部法治教育,强化法治思维,确保工会各项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推进。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