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5年08月13日
字数:853

2025年,是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十周年。十年来,设区的市以“小切口”“小快灵”立法,着力增强地方性法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层治理问题,因地制宜满足了当地治理的需要,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十年来,设区的市新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已超过5000件,为提升地方依法治理水平,激发地方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统一的、单一制的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与这一国情相适应,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立法权的前提下,为了使法律既能通行全国,又能适应各地方千差万别不同情况的需要,根据宪法确定的原则,立法法确立了统一的、分层次的立法体制。
2015年,我国立法体制迎来一次重要的完善。通过修改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2025年,是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十周年。
十年来,设区的市以“小切口”“小快灵”立法,着力增强地方性法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层治理问题,因地制宜满足了当地治理的需要,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十年来,设区的市新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已超过5000件,为提升地方依法治理水平,激发地方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的组织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武增就修改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十周年与媒体记者座谈。
“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对完善我国立法体制,推进立法实践,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武增说。
国家治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2000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立法法。被称为“管法的法”的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立法法的颁布施行,对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立法制度、规范立法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国立法制度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跃上了新台阶。
进入新时代,随着实践发展,我国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