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平衡原则导向下
省级公共图书馆出版物交存策略研究

2025年07月10日 字数:1721
图书馆的有效补充,省级公共馆收藏是国家文献信息的战略备份;有助于省级区域总书目的编撰和出版;有利于用户对地方文献资源更充分的利用。
  (一)省级公共馆在交存中的利益路径
  省级公共图书馆落实交存制度是履行全省总书库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职能,是规范图书馆运行,完善服务功能的内在要求和法定义务。但一直以来,出版单位是交存工作的主体,出版单位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在图书出版销售两旺时,交存任务勉强还能接受,当出版销售业绩下滑,若无补贴亦无荣誉,出版单位常常对交存报应付了事的心理。图书馆既不掌握每家出版社的出版目录,又不能适用图书馆行业法规强行约束出版单位执行交存要求,常处于被动地位,往往是出版社交多少,图书馆收多少。陕西省因财务政策要求,每年购书经费不得用于购买呈缴的书刊资料,省宣传主管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等多部门联合下发的呈缴红头文件,是交存制度在当地落实的重要依据和保障,很多出版单位在看到文件以后都愿意配合交存工作。
  初步统计,陕西省图书馆出版物交存中纸质图书占交存种类总数量的85%,报刊占10%,音像制品1%,电子出版物及其他占4%,网络出版物交存仍属探索期。
  据陕西省地方志公布的最新出版信息数据显示,近十年陕西省出版物出版基本保持稳定。以2013年为例,出版社共计出版图书10786种,其中新出图书5698种,新书和重印书各占一半,期刊出版267种,报纸85种,其中高校校报 35 种,占39.77%。因每个出版社经营状况不同,有些出版社新书出版不足25%,有些出版社教辅类图书出版占比很大。
  (二)出版交存方的“利益至上”窘境
  通过走访具有代表性的7家陕西出版社,围绕交存制度知晓情况、交存比例、交存执行压力、对无偿交存的看法等问题,与出版社管理、编辑、发行等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座谈发现:(1)近年出版社经济效益下滑明显,图书销售依托当当网、亚马逊、以及抖音等,平台按比分配销售额较多,较传统销售利润减少65%。(2)交存规定不一,各出其门,又缺乏衔接,导致交存执行艰难。(3)多卷、大部头印刷成本过高,交存受利润驱动积极性不高。(4)交存物增加电子出版物后,电子出版物交存格式标准模糊,技术和授权成本过高。
  长期以来出版社形成了“交存是义务”的观念,工作主动性不强,省级图书馆又把出版社交存认作应当应分,不愿承担交存的补偿义务,在核心问题上与出版社缺乏沟通,忽略了交存单位的现实经济压力和社会效益需求。
  利益平衡原则明晰各方利益根源
  美国著名法学家罗斯科·庞德(Roscoe Pound)的社会学法学理论为利益平衡原则提供了法哲学上的理论支持。庞德主张“应将法律看作满足各种社会需求(文明社会中存在的各种请求、要求)的社会体制,手段是以最小的牺牲尽可能促使这种体制有效。”出版物交存制度体现了实施“交”的出版社与开展“存”的图书馆双方行为主体的对等性、经济利益的对立性、违反制度的处罚性。
  (一)责权利含糊、分工协作不科学是导致交存工作利益失衡的内在原因
  在出版物交存制度中,出版单位承担着直接的物质成本,交存一些高码洋的出版物对于出版单位更是不小的经济负担。一味地强调出版社的缴送义务,忽略出版单位既要生产优秀出版物,也要创造经济效益的现实处境;出版企业既有版权、品牌、科技等市场竞争压力,也面临从国家到地方各层面缴送样书的任务,加之交存目录、运输、账务等细节问题,很容易滋生不平衡想法。另一方面,图书馆不愿承担因交存而产生的过多费用,支付交存补偿,对出版社的成本利益等核心问题理解不够,导致出版社因利益失衡、合作不共赢而敷衍应付了事。
  一直以来,作家自费出书的交存问题是省级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难题,2017年,陕西省作协与省图书馆联系,希望借助省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和人员力量整合省作协近二十年收藏的作家书籍,将积存的四、五万册书籍分编建档。省馆希望与省作协达成合作,为省作协建立图书室并作为省馆的分馆,利用图书馆ILAS系统进行借还管理。作为合作条件,规定凡省作协会员出版书籍需向省馆交存样书两册。双方在协商过程中,因资金、管理等问题未能达成一致,导致合作无果。
  出版物交存工作强调双方地位对等,要求换位思考,通过协商机制,达到利益均衡,用“谁最终受益、谁多付出”的原则,图书馆积极探寻出版业界最新动态、完善交存工作机制,尝试物质补偿机制减轻出版单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