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题宣传的创新与价值

——以《人民之友》“特别关注”的策划及其效果为例

2025年07月10日 字数:1421
  □文/田必耀

  《人民之友》精心打造“特别关注”栏目,抓住期刊主题策划的灵魂,适应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这一主体读者的阅读需求,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守正创新,从报道到策划,到指引,到运行,面对主体读者、引领制度实践,实现新闻报道与人大工作的良性互动,解读人大期刊做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湖南实践主题宣传的创新及其价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之友》作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刊物、民主法治新闻期刊,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办刊宗旨。近年来,《人民之友》精心打造“特别关注”栏目,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守正创新,做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湖南实践的主题宣传,探求报道的深度、高度与温度,讲好人大故事,增强刊物政治宣传、新闻传播、推动工作“三大功能”,推动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深入人心。
  一、从报道到策划:面对主体读者
  人大新闻报道的受众是谁?这个问题看似很寻常,但人大报道真得要吸引自己的受众、吸引自己的受众,又不是一件很容易得事情。毫无疑问,人大新闻报道主体读者是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党政机关及其部门、基层组织工作人员也是重要读者。我国现有277万名各级人大代表,湖南省有14万多名人大代表。如果人大期刊抓住了人大代表,就等于抓住了市场;人大新闻报道抓住了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就抓住了主体读者。
  从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和专业优势来看,对于民主法治题材,人大期刊理应走得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人大期刊需要充分尊重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群体这个“市场”。人大新闻报道应十分注重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的评价和反映。
  主题策划是期刊的灵魂。从《人民之友》办刊来看,精心策划,做好主题宣传是人大期刊尊重和适应主体读者的关键一招。从2001年开始,《人民之友》推出“特别关注”栏目,每期就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一个主题或热点问题推出10个版面的报道,积极尝试主题宣传,把握时度效,做深、做大、做厚人大新闻报道,至今推出250多期。
  一是从“面”向“点”发散。主要是抓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中的某一个关键点、时间点、法律点,组织采编人员深入报道,请专家释疑解惑,对制度设计进行前瞻思考。如《演绎“特调会”》,在派出记者采写并报道益阳市、宜章县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分别调查城市开发区闲置土地、县城环城西路的改造事件的同时,还对“特调会”在地方人大运行的现状进行解析,同时刊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领导、人大制度研究学者对“特调会”价值的评析,把人大“特调会”的制度安排、运行规程、鲜活案例等全面推介给人大代表和读者。
  二是选择“区域特色”。集中报道某一个地方人大的特色工作。如反映长沙市人大工作的主题报道《强省会战略实践》,资兴市人大实践创新的《资兴“变法”》,反映衡阳市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人大代表在雁城》。
  三是解析人大新势。在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节点或岁末年初,对某一时期、某一年的人大工作进行梳理和解析,既有宏观的概述、数字,又兼顾重大事件、标志性事件和影响深远的人物。为纪念人大60周年,2014年推出《湖南先声》《人大甲子》两期主题报道。“人大甲子”篇幅达22个版面,被主管领导批示为“专题内容好”,省委宣传部阅评简报专文予以推介。在2019年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四十周年之际,连续刊发监督路程、履职初心、履职历程三期专题报道,共28篇深度报道。
  四是表达制度力量。在主题宣传中,生动表达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选举任免权及人大代表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这一制度功能,如何转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