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余警察”到“义务律师”

——全国“优秀治保员”、陕西“见义勇为十大勇士”、八旬老英雄张斌独特的法律人生

2025年07月10日 字数:1348
  □文/杨讲生 雷明德

  这位新闻人物叫张斌,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他就是全国著名的商业基地——宝鸡市建国路农贸市场一位名震四方的“业余警察”。他出生于1942年3月,是这个市场的修锁刻章个体户,闲暇之余,他以勇敢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自觉维护社会安定与公平正义而闻名遐迩。过去他不是警察,但人们都喜欢叫他“业余警察”,他“办的案”远远超过一般警察;现在他不是律师,但人们都喜欢叫他“义务律师”,他办的案件远远超过一般律师,因为他有自己独特的“办案”技巧和方式,别人很难超越。让我们一起走进全国“优秀治保员”、陕西“见义勇为十大勇士”、八旬老英雄张斌独特的法律人生。

  这是一位记者四十年前就采访过的新闻人物。之所以现在还要报道他,是因为他从“业余警察”到“义务律师”,这位年逾八旬老人的法律人生又有了独特的新视角,他保护人民的账簿上又有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新业绩,他为民除害的形态上又有了与时俱进的新模式,他对人生的解读上又有了更加深邃的新见解。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宝鸡市经二路用新的模式通过手机向全国观众现场直播——“掏耳朵”街头骗子的“行医过程”,记者亲眼看到,不到一小时,他靠一己之力,就向现场观众和受害人戳穿了这个骗子的“鬼把戏”,捣毁了他骗人的摊位,追回了受害人的损失。
  这位新闻人物叫张斌,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他就是全国著名的商业基地——宝鸡市建国路农贸市场一位名震四方的“业余警察”。他出生于1942年3月,是这个市场的修锁刻章个体户,闲暇之余,他以勇敢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自觉维护社会安定与公平正义而闻名遐迩。他原是市郊农民。黄土地的广袤胸怀哺育了他的正直与善良,也培养了他的勤劳与勇敢。在他心中,富裕的生活只能靠诚实劳动来创造。1979年,他下原进城来到农贸市场摆摊修锁刻章。娴熟的技艺和勤劳刻苦让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然而,法制经济市场尚不完善时期这里并不平静,经常发生盗窃、欺诈、伤害等事件,张斌奋不顾身,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因此大家一致推选他担任市场的“治保委员”。
  春去秋来,随着一个个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张斌“业余警察”的名声也不胫而走。但一些亡命之徒却多次明里暗里威胁恐吓:“要取张斌的性命”。一次,一个被张斌逮住急红了眼的盗贼一边恶狠狠地狂喊:“老子今天要放你的血!”,一边从腰间猛抽出一把菜刀,朝张斌砍来,张斌奋力搏斗,身上多处受伤,最终和群众一起将歹徒制服。
  几天后伤口还未愈合的张斌又出现在市场上,像往常一样履行着自己的神圣职责。从那以后,张斌一边修锁刻章,一边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抓小偷上,他的“业余警察”绰号也就慢慢地被传了开来。
  他的摊位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他经常警惕地搜寻着那些形迹可疑的人,一旦发现坏人作案,他就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与儿子张勇利一起将歹徒制服。那个时候手机付款还没有出现,人们习惯随身带着钱包,于是各种各样的小偷也就时不时地出现在大街上。为了多抓小偷、维护建国路市场的社会治安,他自购摄像设备,固定收集犯罪证据,和儿子一起经常性地将一个个犯罪嫌疑人送到公安机关。
  十多年来,没有谁给过他一分报酬,至于他的生意收入多少,自己也不愿意说,别人也说不清楚。可是,他的“业余警察”业绩却颇为辉煌。据1990年1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仅最近几年,他一共抓获盗窃等各种违法犯罪分子421人,协助公安机关破获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