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十大亮点

2025年07月10日 字数:1355
  统管办公用房 提出处置方案
  扩大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的范围,在原来的统一规划、统一权属的基础上,增加“统一配置、统一处置”的规定。
  明确范围,规定禁区。对于办公用房的建设改造,明确“严禁超标准建设和豪华装修”,对资金来源也由“政府预算建设资金”扩大到所有“财政资金”,“统一列入预算安排,未经审批的项目不得安排预算”,并规定不得使用的资金:“不得违规利用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和专项债券等其他用途资金建设维修改造办公用房。”
  闲置用房,发挥作用。对于闲置办公用房的处置,新增规定“党政机关办公用房闲置的,可以按照规定采取调剂使用、转换用途、置换、出租等方式及时处置利用”。
  超标用房,避免浪费。对于超标办公用房的整改提出处置原则,“超标办公用房整改优先采取调换或者合用方式,采取工程改造方式整改的,工程改造方案应当简易、合理、厉行节约,多出的办公用房面积公用,不得直接隔断封死,防止造成新的浪费”。
  简化政务服务 党政带头节约
  关于资源节约,主要是新增2条。
  一是简化政务服务,“政务服务应当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相关设施坚持实用原则,不得华而不实、铺张浪费,坚决防治和纠正政务服务中的‘面子工程’”。
  二是要求党政机关带头节约,“党政机关应当带头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落实反食品浪费管理责任,加强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杜绝餐饮浪费”。
  用好新媒技术 营造良好氛围
  关于宣传教育,略有修改。修改并强调“注重用好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手段”,新增要求“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不断演进的新的传播技术和途径需要创新宣传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道德教育产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也不例外。
   强调主体责任 强化公开通报
  第十章监督追责是合并了原有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两章。
  一是监管主体更权威。上升到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层面,新增了“党委(党组)在每年度向上级党组织报送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报告中,应当报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情况”。党委(党组)都必须知责、担责、履责,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监管理念更深入。追踪到政绩观念的源头,把因为政绩观错位导致的损失浪费放在追责的首款,“(一)政绩观错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造成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损失浪费”。
  三是监督网络更严密。除纪检监察机关、财政等各种监督外,扩大到巡视巡察各个监督层级,在原来规定巡视监督的基础上,增加了地方各级巡察监督的规定,“党委(党组)在巡视巡察工作中应当加强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实情况的监督”。对审计监督,增加“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党政机关预算执行、决算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及时向本级党委和政府报告审计结果”的规定,表明审计对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义重大。审计监督的力度要加大,审计报告的时效性要加强,审计结果要上升到党委政府决策层面处理。
  四是监督机制更透明。充分运用阳光下的监督,专门新增一条“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信息公开制度,按照及时、方便、多样的原则,依规依法将应当公开的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公开”。对党委和政府办公厅(室)的针对突出问题开展重点检查、暗访等专项活动,不再提原来的“在适当范围内通报”,要求“加大对典型问题的通报力度”。
  编辑/李卫锋(lwf2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