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绿色屏障”的法治筑基垒石
2025年07月10日
字数:1813
林经营方案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保障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
记者: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森林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建议增加林长制的内容。关于林长制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2021年),结合我省林长制建立实行情况,增加第六条,明确本省实行林长制,并对各级林长主要职责作了哪些规定?
丁岩林:2019年,我省率先在咸阳、汉中、商洛3市启动林长制改革试点。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在全国全面推行林长制,明确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目标责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2021年5月,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陕西全面推行林长制,明确到2021年底全面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各级林长组织领导责任区域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工作,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目标责任制,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沙化土地治理面积等作为重要指标,因地制宜确定目标任务;组织制定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规划计划,强化统筹治理,推动制度建设,完善责任机制;组织协调解决责任区域的重点难点问题,依法全面保护森林草原资源,推动生态保护修复,组织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重大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和措施,强化森林草原行业行政执法。
为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快推进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陕西省林长制办公室制定了《陕西省林长制省级会议制度》《陕西省林长制工作督查制度》《陕西省林长制省级考核制度》《陕西省林长制信息公开制度》《陕西省省级林长制成员单位职责》等五个配套办法,各级林长制办公室坚持挂图作战,建立日报制度,统筹行政资源,加强行刑衔接完善机制,推出了“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总林长令等机制。各市也因地制宜创新推进林长制,商洛开展了“争一流、夺红旗”活动,宝鸡凤县构建了“4535”林长模式,宝鸡眉县、安康宁陕建立了“智慧林长制信息管理平台”。
截至目前,陕西全省107个县(市、区)、1261个镇、16375个村已全面建立五级林长制体系,每一片森林、草原、湿地、沙地都明确了责任人。陕西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林长制+生态护林员”一体化工作体系,推进科学绿化、森林草原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等责任制与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好总林长、副总林长、林长作用,确保生态资源管护责任落地落实。
记者:我省当前的森林管理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问题,迫切需要对原条例进行修订完善。立法先行为了保障我省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同共进,切实提升森林治理法治化水平,修订出台的《陕西省森林管理条例》有哪些亮点?
丁岩林:《条例》明确森林管理实行林长制。各级林长应当组织领导责任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组织协调解决责任区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将我省的五级林长制通过地方性法规予以法制化。
《条例》明确森林资源实施分类管理制度。严格保护公益林,在符合公益林生态区位保护要求和不影响公益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经科学论证,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适度开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商品林由林业经营者依法自主经营。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可以采取集约化经营措施,合理利用森林、林木、林地,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重大改革任务,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条例》还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支持开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林业碳汇交易。
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方面,《条例》完善了采伐许可证的核发程序和条件,分别对工程建设占用林地、临时使用林地以及在林地上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设施,办理采伐许可证作出规定,可以在审批占用林业手续时一并办理采伐许可证,回应了实践需要。
为了避免重复,修订后的条例与野生植物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天然林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公园等陕西省出台的地方性法规衔接,明确了保护的重要原则、重要制度。《条例》的出台将为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美丽陕西建设作出新贡献。
编辑/燕子(hchwyx7810@sina.com)
记者: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森林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建议增加林长制的内容。关于林长制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2021年),结合我省林长制建立实行情况,增加第六条,明确本省实行林长制,并对各级林长主要职责作了哪些规定?
丁岩林:2019年,我省率先在咸阳、汉中、商洛3市启动林长制改革试点。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在全国全面推行林长制,明确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目标责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2021年5月,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陕西全面推行林长制,明确到2021年底全面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各级林长组织领导责任区域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工作,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目标责任制,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沙化土地治理面积等作为重要指标,因地制宜确定目标任务;组织制定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规划计划,强化统筹治理,推动制度建设,完善责任机制;组织协调解决责任区域的重点难点问题,依法全面保护森林草原资源,推动生态保护修复,组织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重大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和措施,强化森林草原行业行政执法。
为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快推进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陕西省林长制办公室制定了《陕西省林长制省级会议制度》《陕西省林长制工作督查制度》《陕西省林长制省级考核制度》《陕西省林长制信息公开制度》《陕西省省级林长制成员单位职责》等五个配套办法,各级林长制办公室坚持挂图作战,建立日报制度,统筹行政资源,加强行刑衔接完善机制,推出了“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总林长令等机制。各市也因地制宜创新推进林长制,商洛开展了“争一流、夺红旗”活动,宝鸡凤县构建了“4535”林长模式,宝鸡眉县、安康宁陕建立了“智慧林长制信息管理平台”。
截至目前,陕西全省107个县(市、区)、1261个镇、16375个村已全面建立五级林长制体系,每一片森林、草原、湿地、沙地都明确了责任人。陕西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林长制+生态护林员”一体化工作体系,推进科学绿化、森林草原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等责任制与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好总林长、副总林长、林长作用,确保生态资源管护责任落地落实。
记者:我省当前的森林管理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问题,迫切需要对原条例进行修订完善。立法先行为了保障我省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同共进,切实提升森林治理法治化水平,修订出台的《陕西省森林管理条例》有哪些亮点?
丁岩林:《条例》明确森林管理实行林长制。各级林长应当组织领导责任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组织协调解决责任区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将我省的五级林长制通过地方性法规予以法制化。
《条例》明确森林资源实施分类管理制度。严格保护公益林,在符合公益林生态区位保护要求和不影响公益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经科学论证,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适度开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商品林由林业经营者依法自主经营。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可以采取集约化经营措施,合理利用森林、林木、林地,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重大改革任务,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条例》还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支持开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林业碳汇交易。
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方面,《条例》完善了采伐许可证的核发程序和条件,分别对工程建设占用林地、临时使用林地以及在林地上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设施,办理采伐许可证作出规定,可以在审批占用林业手续时一并办理采伐许可证,回应了实践需要。
为了避免重复,修订后的条例与野生植物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天然林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公园等陕西省出台的地方性法规衔接,明确了保护的重要原则、重要制度。《条例》的出台将为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美丽陕西建设作出新贡献。
编辑/燕子(hchwyx781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