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履职绘新卷 情系民生谱华章
2025年07月10日
字数:1849
时,跟踪监督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切实看好“钱袋子”。
乡村振兴是汉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篇章,区人大常委会更是积极助力。去年3月,印发《关于人大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去年10月,听取审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报告。同时,围绕耕地流出整治、撂荒地治理等开展调研,督促政府守牢耕地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让乡村振兴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民生改善是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踪监督中心城区物业服务与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推动物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听取审议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情况报告,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教育的需求,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
生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区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听取审议全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全力支持政府守护秦岭区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为汉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厚植生态底色。
践行民主初心,厚植为民情怀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就要全心全意服务人民。”郭正锋话语中饱含着对人民的深情。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牢固树立代表主体意识,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让代表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履职为民的责任与担当。
在保障代表履职方面,区人大常委会不断优化提升汉滨智慧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为代表们搭建便捷的学习交流渠道,引导代表线上线下学习,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制定人大代表履职积分制管理办法,梳理细化14项履职清单。组织21名市、区、镇人大代表开展“双岗”讲述活动,让群众更加了解代表的工作,拉近代表与群众的距离。
同时,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拓宽履职渠道,去年先后开展代表小组活动32次,代表们提出意见建议42条,形成调研报告22份,为推动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定期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走进“家站室”接待选民,收集到2100余条意见建议,切实将群众的诉求转化为实际行动。邀请代表参加人大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列席会议活动200余人次,让代表们深度参与到各项工作中。
督办代表建议,区人大常委会更是不遗余力。去年修订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办法,集中交办代表意见建议241件。开展“局长・代表面对面”议政议事活动6场次,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通过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重点建议,长春中学(一期)、五星小学等项目建成投用,“互联网+医共体+家庭医生”和“专家巡诊下基层‘343’巡诊服务”模式入选健康中国实践案例,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不断增强,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发展的温度。
守正创新发展,激发工作活力
“时代在发展,人大工作也要与时俱进。”郭正锋对人大工作的创新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汉滨区人大常委会始终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通过健全机制、守正创新,为人大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在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上,区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办法等系列制度,不断提升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实行常委会领导联系镇办人大主席团、常委会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的“三联机制”,不断强化业务指导力度,让人大工作更加有序、更加高效开展。
在监督形式上,区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创新,建立“领导包片、委室联点”民生实事项目跟踪监督机制,让30多项民生实事票决项目真正落地见效,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针对广大群众热切关注的教育集团化办学、生态环保等热点问题,在常委会会议期间开展专题询问;针对群众高度关注的事权上划等问题,邀请市区代表联合视察、联动履职,共同出计献策,让监督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为激发代表履职动能,区人大常委会与安康广播电视台联办“人大代表在身边”专栏,邀请60余名代表走进“代表在身边”直播间,回应群众关切,分享履职故事,让代表们的履职风采得到展示,激励更多代表积极作为。《人大代表在身边》专栏,获评第18届安康人大新闻奖特别奖。
在推动人大工作创新中,近几年先后涌现出了县河镇“五事联动”、建民街道“四题工作法”、双龙镇“民生茶社”、茨沟镇代表履职“一单两表”、晏坝镇“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张滩镇代表民情“小台账”、五里镇“1552”工作模式等一批特色做法,不断擦亮人大工作品牌。特别是常态化开展“局长(院长)・代表面对面”协商议事活动,商讨解决发展难题,受到法治日报、陕西日报等媒体的关注报道。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
乡村振兴是汉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篇章,区人大常委会更是积极助力。去年3月,印发《关于人大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去年10月,听取审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报告。同时,围绕耕地流出整治、撂荒地治理等开展调研,督促政府守牢耕地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让乡村振兴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民生改善是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踪监督中心城区物业服务与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推动物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听取审议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情况报告,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教育的需求,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
生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区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听取审议全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全力支持政府守护秦岭区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为汉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厚植生态底色。
践行民主初心,厚植为民情怀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就要全心全意服务人民。”郭正锋话语中饱含着对人民的深情。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牢固树立代表主体意识,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让代表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履职为民的责任与担当。
在保障代表履职方面,区人大常委会不断优化提升汉滨智慧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为代表们搭建便捷的学习交流渠道,引导代表线上线下学习,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制定人大代表履职积分制管理办法,梳理细化14项履职清单。组织21名市、区、镇人大代表开展“双岗”讲述活动,让群众更加了解代表的工作,拉近代表与群众的距离。
同时,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拓宽履职渠道,去年先后开展代表小组活动32次,代表们提出意见建议42条,形成调研报告22份,为推动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定期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走进“家站室”接待选民,收集到2100余条意见建议,切实将群众的诉求转化为实际行动。邀请代表参加人大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列席会议活动200余人次,让代表们深度参与到各项工作中。
督办代表建议,区人大常委会更是不遗余力。去年修订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办法,集中交办代表意见建议241件。开展“局长・代表面对面”议政议事活动6场次,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通过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重点建议,长春中学(一期)、五星小学等项目建成投用,“互联网+医共体+家庭医生”和“专家巡诊下基层‘343’巡诊服务”模式入选健康中国实践案例,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不断增强,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发展的温度。
守正创新发展,激发工作活力
“时代在发展,人大工作也要与时俱进。”郭正锋对人大工作的创新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汉滨区人大常委会始终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通过健全机制、守正创新,为人大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在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上,区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办法等系列制度,不断提升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实行常委会领导联系镇办人大主席团、常委会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的“三联机制”,不断强化业务指导力度,让人大工作更加有序、更加高效开展。
在监督形式上,区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创新,建立“领导包片、委室联点”民生实事项目跟踪监督机制,让30多项民生实事票决项目真正落地见效,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针对广大群众热切关注的教育集团化办学、生态环保等热点问题,在常委会会议期间开展专题询问;针对群众高度关注的事权上划等问题,邀请市区代表联合视察、联动履职,共同出计献策,让监督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为激发代表履职动能,区人大常委会与安康广播电视台联办“人大代表在身边”专栏,邀请60余名代表走进“代表在身边”直播间,回应群众关切,分享履职故事,让代表们的履职风采得到展示,激励更多代表积极作为。《人大代表在身边》专栏,获评第18届安康人大新闻奖特别奖。
在推动人大工作创新中,近几年先后涌现出了县河镇“五事联动”、建民街道“四题工作法”、双龙镇“民生茶社”、茨沟镇代表履职“一单两表”、晏坝镇“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张滩镇代表民情“小台账”、五里镇“1552”工作模式等一批特色做法,不断擦亮人大工作品牌。特别是常态化开展“局长(院长)・代表面对面”协商议事活动,商讨解决发展难题,受到法治日报、陕西日报等媒体的关注报道。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