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代表履职“新活力” 架起社情民意“连心桥”
——城固县人大常委会推行代表联络站组融合丰富民主实践工作纪实
2025年07月10日
字数:1603
□ 文/熊少华 李刚
城固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线,通过深度匹配融合,发挥叠加效益,以代表专业之“长”,补群众需求之“短”,实现了“1+1〉2”的叠加效应。进一步拓宽了人大代表服务选民的广度和深度,阵地内涵更加丰富,桥梁纽带更加紧密,已成为倾听民声、征集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城固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探索代表联系群众的路径和机制,全力打造“站组融合”特色品牌,推动代表活动直面问题、直通政府、直达一线、直抵民心,充分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暖民心,融合布局得到优化、场地建设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更加健全、特色亮点愈加鲜明,成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和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阵地。
高点谋划实施,释放叠加效应
城固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夯实代表联系群众的主阵地,坚持把代表联络站组融合建设作为发挥代表作用、联系人民群众的基础载体和重要抓手,精心谋划,强力推进。坚持从“小切口”入手,做好服务中心“大文章”,打破人大代表按属地辖区划分组织代表小组活动的限制,聚焦行业分类“搭台”、专业特长“组队”,在深入调研镇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眼破解发展难题,科学设置人大代表专门小组,指导各镇因地制宜组建茶产业、林下经济、特色养殖、基层综合治理等特色代表专门小组,目前全县7个试点镇共组建专门小组45个。同时指导试点镇本着“充分尊重代表意愿、便于组织开展活动”的原则,综合考虑辖区各级人大代表的知识结构、职业领域、行业特点、地域分布等因素,按照“行业相同、职能相近、业务相通、人组相适”的原则,将区域内人大代表分别编入各专门小组,充分挖掘代表的智慧和潜力,推动“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让他们发挥优势、建言献策、汇集力量,不断增强专业代表的集聚倍增效应,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上善作为,在凝心聚力惠民生上求实效。
全县建有17个镇(街道)中心联络站、94个村(社区)联络站,搭建了代表履职阵地,实现了联络站全覆盖。县人大常委会指导各镇在全面分析研判村社区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综合治理、社情民意等基础上,有针对性将组建的专门小组分别与村社区代表联络站深度匹配融合,互促共进。不断激发人大代表中的“能人”“产业大户”将“共同富裕”扛在肩上,积极主动作为,带头示范发展,形成“头雁效应”,实现联络站功能拓展与富民增收的“双赢”效果。通过推行站组融合,拉近了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把代表履职服务延伸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融合充满了“烟火气”。天明镇三化村建有5000亩有机茶园,借助成立多年的汉中山花茶叶有限公司,将茶产业代表专门小组设立在三化村代表联络站,常态化围绕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履职活动。三合镇龙王庙社区建有800亩元胡基地,成立有2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将中药材代表专门小组设在龙王庙群利康中药材合作社,代表们围绕中药材产业发展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助力产业稳步提升,影响力持续扩大。
城固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线,通过深度匹配融合,发挥叠加效益,以代表专业之“长”,补群众需求之“短”,实现了“1+1〉2”的叠加效应。进一步拓宽了人大代表服务选民的广度和深度,阵地内涵更加丰富,桥梁纽带更加紧密,已成为倾听民声、征集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
坚持多维方式,拓展履职渠道
站组设立后,精心指导各镇改变原来在代表联络站定时定点、坐等接待群众的模式,转为以专门代表小组为活动主体,采取线上线下、站内站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个性化、特色化的站组融合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外出考察,除组织代表在站内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学习外,还有针对性地赴外地示范镇、文明村、产业基地等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眼界。桔园镇柑桔产业专门小组组织代表和产业大户外出学习柑桔新品种的培育、新
城固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线,通过深度匹配融合,发挥叠加效益,以代表专业之“长”,补群众需求之“短”,实现了“1+1〉2”的叠加效应。进一步拓宽了人大代表服务选民的广度和深度,阵地内涵更加丰富,桥梁纽带更加紧密,已成为倾听民声、征集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城固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探索代表联系群众的路径和机制,全力打造“站组融合”特色品牌,推动代表活动直面问题、直通政府、直达一线、直抵民心,充分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暖民心,融合布局得到优化、场地建设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更加健全、特色亮点愈加鲜明,成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和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阵地。
高点谋划实施,释放叠加效应
城固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夯实代表联系群众的主阵地,坚持把代表联络站组融合建设作为发挥代表作用、联系人民群众的基础载体和重要抓手,精心谋划,强力推进。坚持从“小切口”入手,做好服务中心“大文章”,打破人大代表按属地辖区划分组织代表小组活动的限制,聚焦行业分类“搭台”、专业特长“组队”,在深入调研镇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眼破解发展难题,科学设置人大代表专门小组,指导各镇因地制宜组建茶产业、林下经济、特色养殖、基层综合治理等特色代表专门小组,目前全县7个试点镇共组建专门小组45个。同时指导试点镇本着“充分尊重代表意愿、便于组织开展活动”的原则,综合考虑辖区各级人大代表的知识结构、职业领域、行业特点、地域分布等因素,按照“行业相同、职能相近、业务相通、人组相适”的原则,将区域内人大代表分别编入各专门小组,充分挖掘代表的智慧和潜力,推动“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让他们发挥优势、建言献策、汇集力量,不断增强专业代表的集聚倍增效应,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上善作为,在凝心聚力惠民生上求实效。
全县建有17个镇(街道)中心联络站、94个村(社区)联络站,搭建了代表履职阵地,实现了联络站全覆盖。县人大常委会指导各镇在全面分析研判村社区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综合治理、社情民意等基础上,有针对性将组建的专门小组分别与村社区代表联络站深度匹配融合,互促共进。不断激发人大代表中的“能人”“产业大户”将“共同富裕”扛在肩上,积极主动作为,带头示范发展,形成“头雁效应”,实现联络站功能拓展与富民增收的“双赢”效果。通过推行站组融合,拉近了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把代表履职服务延伸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融合充满了“烟火气”。天明镇三化村建有5000亩有机茶园,借助成立多年的汉中山花茶叶有限公司,将茶产业代表专门小组设立在三化村代表联络站,常态化围绕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履职活动。三合镇龙王庙社区建有800亩元胡基地,成立有2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将中药材代表专门小组设在龙王庙群利康中药材合作社,代表们围绕中药材产业发展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助力产业稳步提升,影响力持续扩大。
城固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线,通过深度匹配融合,发挥叠加效益,以代表专业之“长”,补群众需求之“短”,实现了“1+1〉2”的叠加效应。进一步拓宽了人大代表服务选民的广度和深度,阵地内涵更加丰富,桥梁纽带更加紧密,已成为倾听民声、征集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
坚持多维方式,拓展履职渠道
站组设立后,精心指导各镇改变原来在代表联络站定时定点、坐等接待群众的模式,转为以专门代表小组为活动主体,采取线上线下、站内站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个性化、特色化的站组融合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外出考察,除组织代表在站内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学习外,还有针对性地赴外地示范镇、文明村、产业基地等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眼界。桔园镇柑桔产业专门小组组织代表和产业大户外出学习柑桔新品种的培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