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法条:让每一份民意都“掷地有声”

2025年07月10日 字数:1202
    汉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邦平和群众深入交流,收集立法社情民意。

式,开展“立法意见征集院落会”。2024年9月,借着凤堰梯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契机,第一时间启动保护利用立法工作。在漩涡镇的立法意见征集活动中,村民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凤堰梯田应该立个法,好好保护起来,让更多人看到咱们的梯田!”居民贺小松见证了全过程,他激动地说:“以前觉得立法是大事,咱说不上话,现在在村里就能提意见,提的好还能被采用,心里特别自豪!”最终,汉阴县人大常委会提交的《汉阴县凤堰梯田保护利用立法计划项目建议报告》,成功让凤堰梯田保护利用立法列入2025年立法计划,将群众的朴素愿望转化为了立法需求。
  从“提意见”到“见实效”推动民意转化“落地有声”
  收集民意只是第一步,让民意真正转化为法律条文、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才是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核心。2024年,在《陕西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征集意见时,平梁镇新河村村民反映村里垃圾清运不及时,部分沟渠淤堵。汉阴县人大常委会迅速将意见整理反馈给相关部门。很快,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行动,增加垃圾清运频次,对沟渠进行集中整治。如今走进新河村,道路干净整洁,沟渠畅通无阻,村民们纷纷点赞。
  为确保民意有效转化,汉阴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了“接受征询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前期宣传解读—开展意见征询—整理意见建议—完成报告上报—做好归档整理”的“七步工作法”闭环机制,对每一条意见的处理情况,都及时向群众反馈。“群众提了意见,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有没有被采纳,还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汉阴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坚定地说。
  从“建起来”到“活起来”激发基层参与“内生动力”
  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起来容易,如何持续发挥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其真正“活”起来?汉阴县人大常委会给出了答案。
  定期开展的“立法建议征集工作座谈会”成为特色活动。人大代表、基层群众、法律专家围坐一堂,针对法律法规的制定或修改畅所欲言。2024年,在《陕西省节约用水条例(草案)》座谈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提出关于部门职责、节水规划、公共用水等方面的意见,经汇总整理后及时反馈省人大常委会,为条例制定提供了重要民意参考。
  汉阴县还十分注重对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工作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法律知识讲座、意见征集方法培训等活动。平梁镇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工作人员蔡青分享道:“以前收集意见不知道怎么问,现在通过培训,知道了哪些问题是群众关心的,也学会了把群众的‘土话’转化为规范的法律语言。”
  如今,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汉阴基层立法联系点已成为群众表达诉求、参与治理的重要平台,更是汉阴县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从田间地头到社区院落,从企业工厂到学校课堂,每一份民意都在此汇聚,每一条建议都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正如汉阴县人大主要负责同志所言:“我们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就是要让每一份民意都不会被辜负,让法律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