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法条:让每一份民意都“掷地有声”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汉阴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纪实
2025年07月10日
字数:1119

□文/汉阴县人大常委会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汉阴基层立法联系点已成为群众表达诉求、参与治理的重要平台,更是汉阴县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在陕西省汉阴县蒲溪镇盘龙村,村党支部书记、立法信息采集点负责人颜显琴正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地唠着家常。她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兴奋地说道:“现在咱们提的意见,真能进到法律条文里,人大的立法联系点,就是给咱老百姓说话的地儿!”这番朴实无华却饱含真情的话语,道出了汉阴县群众对县人大常委会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真切心声。
自2023年12月被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后,汉阴县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积极探索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新路径,精心搭建起群众与立法机关之间的“连心桥”,让基层民意得以“原汁原味”地直通立法决策层。如今,153个县级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在该县10个镇持续发挥着“神经末梢”的作用。自设立以来,据统计已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200余条,经认真梳理归纳,向上级立法机关整理上报约200余条,其中20余条“金点子”脱颖而出,被成功采纳并写入相关法律法规条款,实现了“民有所呼、法有所应”的生动局面,让法律真正成为人民意志的体现。
从“听不到”到“听得到”搭建民意收集“直通车”
曾经,基层群众对立法工作既陌生又觉得遥远,“法律是上面定的,和咱老百姓没啥关系”,这是不少人的固有认知。为打破这一局面,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作为打通民意“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钥匙。
在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立法信息采集点,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红霞回忆起2024年《安康市养犬管理条例》征求意见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当时,社区里的老年人对养犬日常管理、养犬卫生等问题格外关注。张红霞带着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走访,“有些老人不会写字,就拉着我们唠,从养犬要拴绳、随身带卫生工具,到养犬得登记,这些琐碎的诉求,我们都一一认真记录。”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收集到40多条宝贵意见,这些意见为《安康市养犬管理条例》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像紫云南郡社区这样独具特色的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在汉阴县还有很多。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发挥着各自的优势。有的设在企业园区,这里就像一个“法律问题收集站”,专门收集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有的设在学校周边,聚焦未成年人保护、校园安全等方面的民意,守护着孩子们的成长。城关镇凤台社区信息采集点就曾收到家长关于规范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的建议,在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推动下,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在学校门口增设了减速带和护学岗,为孩子们筑起安全防线。
汉阴县人大常委会还不断创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