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土地添彩的耕耘者

——访咸阳市人大代表韩建农

2025年06月03日 字数:138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产业融合,强调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咸阳市人大代表韩建农,用自己的行动,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做出积极贡献。
  日前,记者对韩建农进行了专访,他详细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广袤的土地上奋斗的经历和感受。韩建农表示,自己从陕北到旬邑,选择在土地上创业,带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以己之力,做土地的耕耘者,为农民就业找出路,用心用情做好乡村产业发展是他认为做的非常正确的一件事。
  58岁的韩建农,出生在陕西省子长县贫困的高寒山区,从小成长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他眼中看到的却是一座座荒凉的长不出植物的山坡。童年的他,看到父辈对庄稼的珍惜,便对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大人们是那样的珍爱土地,可每年产下的粮食总是不够一家人吃,父亲还是那样把时光用在土地上。在父亲的引教和感染下,韩建农养成了浓厚的惜农、务农、爱农情怀。每每与大人一起下地干活,心中总产生出一些臆想。他曾问父亲,为什么咱们的土地里长的粮食总是不够吃。父亲告诉他,因为陕北雨水少,土地缺少水,所以就长不出好庄稼。听了父亲的话,他明白了土地为什么长不出好庄稼,他发誓长大后,一定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耕作土地,让土地长出更多的粮食。
  成年后的韩建农,并没有和别人一样,逃离土地,去城市打工,他的心思依旧放在土地上,他总想实现年少时的愿望,找一块好地,做粮食生产,让土地实现超现实的价值。20多年来,他先后辗转陕北黄陵县、甘肃省合水县、陕西省旬邑县马栏等地,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模式,进行规模经营,试想闯出一条山地种粮食和蔬菜的路子,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
  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和对比,韩建农来到陕西省旬邑县,在马栏等地承包了部分土地进行试种,经过几年的探索,在他的精心规划和部署下,土地试种成功,不但自己满怀喜悦,也使当地的农民从他的举动中看到了耕种土地的希望。
  2015年5月,韩建农注册资金500万元,成立了旬邑建农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他以旬邑县职田镇马家堡村、湫坡头镇看花宫村和马栏镇转角村为核心,辐射周边村流转土地进行地膜玉米、旱地小麦、甘白杂交油菜和高山冷凉蔬菜轮作高效种植。刚开始时,韩建农租农民的土地每年支付的流转费300元到500元,到了后来,公司有了效益,他将土地流转费提升到每亩800元到1000元,他说要让利于流转群众,不能光想着自己。
  韩建农说,我在当地一边实践一边探索,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到目前已流转土地28000亩,其中:种植地膜玉米16000亩,小麦3500亩,油菜2000亩,高冷蔬菜6500亩。除了在流转的土地里大量种植玉米、小麦外,在蔬菜种植上经过不断探索,先后种植了马铃薯、大白菜、萝卜等高山冷凉蔬菜。为了使产品销售走出一条独特的路子,还成立了农资物流,建立了销售等部门,实现了农作物种植、加工、贮存和销售整个环节一体化服务。为了把流转过来的土地经营得更好,专门学习了经营管理专业,不但拥有大专学历,还评上农技师,还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农业科技发明专利。为了取得流转土地农民的信任,我把自己的户口从陕北迁移到旬邑县马栏镇转角村,成为当地居民,这样一来,打消了人们的担忧,开展工作、做起事来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