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西省属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研究与思考
2025年06月03日
字数:1377
□文/李建秋 申渊源 李欣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要完成这一光荣使命,就要通过多维度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更深层次掌握青年实际情况、政策措施实际效用,以利于优化升级促进措施,确保抓紧抓实抓好各项就业工作。
本文研究采用我省省属双非本科高校2020-2024年五年本硕毕业生微观面板数据,包含22189名本硕毕业信息,数据具有代表性。同时参考国家2017年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通过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多层次研究。
一、省属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一)批发和零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建筑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就业呈现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房地产业、教育行业、信息技术和住宿餐饮业就业呈现较大幅度下降
在2020-2024年间就业的17027名高校本硕毕业生(不包含升学、留学、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科研助理、管理助理、选调生和国家基层项目)中从事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建筑业人数最多,成为吸纳毕业生的主力行业,就业人数分别为2522人、2357人和2166人,合计占总就业人数41.38%;其次从事制造业、批发和商业零售和教育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同样占据较高比例,从业人数分别为1368人、1407人和1608人,合计占总就业人数25.74%。值得注意的是,囿于职业要求严格,毕业生就业于军队(含拟应征入伍)的人数仅有75人,但远高于选择进入国际组织的人数。其余13个行业就业人数分布较为均匀,占总就业人数32.44%。
(二)高校毕业生对于后续职业晋升和发展前景有着较高的期待,更加倾向于通过提升自己的学历和专业技能来增强就业竞争力
五年间选择升学、留学、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科研助理、管理助理、选调生和国家基层项目就业人数为2180人,占五年内总就业人数9.8%,表明选择升学继续深造和进入政府机关工作的人数占有相当的比例。仍在求职的毕业生也占有一定比例,达到1879人,占总就业人数8.5%。选择投身于地方基层、支援建设乡镇、乡镇科研或管理助理以及去往三支一扶、西部计划人数占比不高,仅有0.44%。
(三)科研设计单位、城镇社区、农村建制村以及中等、初等教育单位就业吸引力下降,国有企业和机关单位的就业吸引力上升
2020至2024年期间,进入科研设计单位、城镇社区、农村建制村以及中等、初等教育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所占比重较低,且五年呈下滑趋势,表明该领域本身的就业吸纳能力正在发生变化。而国有企业和机关单位的就业兴趣居高不下,显示出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越来越重视工作的长期稳定性和职业的社会保障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深思熟虑和规划。自主创业和进入民营企业工作的就业选择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随着国家社保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这些单位的吸引力在进一步增强。
在2020至2024年期间,22189名本硕毕业生进入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等人数高11110 人,占总人数50.07%。同时也有4292人成功进入国有企业工作,占总人数19.34%。11.12%的未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仍然较高,表明部分毕业生存在就业择业迷茫的现象。
(四)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于西部地区的人数持续增加,毕业生选择就业于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有小幅度上升,青年选择就业于东部地区的人数在近五年内呈现小幅度下降趋势
五年中,陕西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于西部地区的人数持续增加,毕业生选择就业于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有小幅度上升,反映对应地区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要完成这一光荣使命,就要通过多维度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更深层次掌握青年实际情况、政策措施实际效用,以利于优化升级促进措施,确保抓紧抓实抓好各项就业工作。
本文研究采用我省省属双非本科高校2020-2024年五年本硕毕业生微观面板数据,包含22189名本硕毕业信息,数据具有代表性。同时参考国家2017年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通过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多层次研究。
一、省属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一)批发和零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建筑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就业呈现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房地产业、教育行业、信息技术和住宿餐饮业就业呈现较大幅度下降
在2020-2024年间就业的17027名高校本硕毕业生(不包含升学、留学、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科研助理、管理助理、选调生和国家基层项目)中从事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建筑业人数最多,成为吸纳毕业生的主力行业,就业人数分别为2522人、2357人和2166人,合计占总就业人数41.38%;其次从事制造业、批发和商业零售和教育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同样占据较高比例,从业人数分别为1368人、1407人和1608人,合计占总就业人数25.74%。值得注意的是,囿于职业要求严格,毕业生就业于军队(含拟应征入伍)的人数仅有75人,但远高于选择进入国际组织的人数。其余13个行业就业人数分布较为均匀,占总就业人数32.44%。
(二)高校毕业生对于后续职业晋升和发展前景有着较高的期待,更加倾向于通过提升自己的学历和专业技能来增强就业竞争力
五年间选择升学、留学、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科研助理、管理助理、选调生和国家基层项目就业人数为2180人,占五年内总就业人数9.8%,表明选择升学继续深造和进入政府机关工作的人数占有相当的比例。仍在求职的毕业生也占有一定比例,达到1879人,占总就业人数8.5%。选择投身于地方基层、支援建设乡镇、乡镇科研或管理助理以及去往三支一扶、西部计划人数占比不高,仅有0.44%。
(三)科研设计单位、城镇社区、农村建制村以及中等、初等教育单位就业吸引力下降,国有企业和机关单位的就业吸引力上升
2020至2024年期间,进入科研设计单位、城镇社区、农村建制村以及中等、初等教育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所占比重较低,且五年呈下滑趋势,表明该领域本身的就业吸纳能力正在发生变化。而国有企业和机关单位的就业兴趣居高不下,显示出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越来越重视工作的长期稳定性和职业的社会保障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深思熟虑和规划。自主创业和进入民营企业工作的就业选择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随着国家社保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这些单位的吸引力在进一步增强。
在2020至2024年期间,22189名本硕毕业生进入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等人数高11110 人,占总人数50.07%。同时也有4292人成功进入国有企业工作,占总人数19.34%。11.12%的未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仍然较高,表明部分毕业生存在就业择业迷茫的现象。
(四)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于西部地区的人数持续增加,毕业生选择就业于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有小幅度上升,青年选择就业于东部地区的人数在近五年内呈现小幅度下降趋势
五年中,陕西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于西部地区的人数持续增加,毕业生选择就业于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有小幅度上升,反映对应地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