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媒体利用AI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建议

2025年06月03日 字数:1786
道,提升新闻传播效果,增强用户粘性。
  优化舆论引导。AI实时监测舆情,及时发现人大新闻相关的热点话题和负面舆情,分析舆情走势和情感倾向。一旦出现负面舆论,宣传人员可借助AI分析结果迅速制定应对策略,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走向,维护人大良好形象,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
   AI技术在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在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中展现出诸多极具潜力的发展趋势。
  多模态融合深化。未来,AI将实现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模态信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处理。在人大新闻报道中,通过对会议现场视频、代表发言音频、文字材料等多源数据的综合分析,AI能更全面、精准地理解新闻事件,生成集多种媒体形式于一体的新闻作品。
  智能化个性化新闻定制。AI算法会持续优化,对用户数据的分析更加精细深入。基于用户浏览历史、搜索偏好、社交互动等行为,为每位用户量身定制人大新闻内容。关注民生保障的用户,会收到人大在养老、医疗、就业等方面政策动态与监督工作的报道;从事商业活动的用户,能及时获取人大关于经济法规制定、市场监管等相关新闻,真正做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新闻推送,提高用户对人大新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虚拟人主播的广泛应用。虚拟人主播将在人大新闻宣传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不仅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播报,及时传达人大最新消息,还能通过形象设计和语言风格定制,打造出亲和力强、专业度高的专属形象。虚拟人主播还能与用户实时互动,解答疑问、收集意见,拉近人大与民众的距离。
  新闻生产全流程智能化。从新闻线索挖掘、素材采集、内容撰写、编辑审核到发布传播,AI将贯穿人大新闻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智能传感器与爬虫技术自动收集各类新闻素材,AI写稿机器人依据数据和模板快速生成初稿,智能编辑系统对稿件进行语法、逻辑、事实核查等多方面审核优化,最后通过智能分发平台精准推送至目标受众,实现新闻生产的高效、精准与自动化。
  实时舆情监测与智能引导。AI能够对全网人大相关舆情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快速识别热点话题、分析舆情走势和民众情感倾向。一旦出现负面舆情,AI能迅速生成应对策略建议,辅助宣传人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走向,维护人大良好形象,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
  跨界融合创新发展。人大新闻宣传领域的AI技术将与其他行业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5G等实现跨界融合。区块链技术保障新闻数据的真实性和版权归属;物联网使新闻采集设备更智能,拓宽数据收集渠道;5G技术支持高清视频、VR/AR新闻的快速传输,为人大新闻宣传带来更多创新应用场景和传播形式。
  促进新媒体利用AI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具体建议
  如何借助AI技术提升效率,创新传播形式、增强传播效果?笔者认为,可从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和建立行业标准等几方面考虑。
  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要在新闻传播、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优化课程设置,开设“AI+新闻传播”“人工智能与政治传播”等跨学科课程;高校与人大宣传部门、媒体机构建立实习基地,促进AI技术在人大新闻宣传中的落地转化;定期组织人大在职人员、宣传工作人员参加AI技术培训;鼓励人大宣传干部自主学习,通过在线课程、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提升AI素养,推动人大宣传团队向智能化转型。
  制度建设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AI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法律法规,明确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责任界定,规范AI数据采集、使用、传播等环节,防止数据泄露、算法偏见、虚假信息传播等问题,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建立行业标准。新闻行业协会要联合人大宣传部门制定AI应用的行业标准与操作规范,涵盖AI内容审核流程、数据安全管理细则、算法透明度要求等,确保AI技术在人大新闻宣传中合规、有序应用。
  构建内部管理机制。人大宣传机构内部应建立健全AI项目管理机制,明确各岗位在AI辅助新闻生产中的职责分工,制定AI技术引入、使用、评估的流程规范,加强对AI内容的审核与把关。
  行业合作方面。各媒体间应加强合作,不同类型的媒体,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央媒与地方媒体,围绕人大新闻宣传开展AI技术共享与经验交流,共同开发AI新闻产品,联合举办AI赋能人大新闻宣传的研讨活动,形成宣传合力。
  加大跨界合作。与科技企业、互联网平台开展跨界合作,引入先进的AI技术与工具,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优势和传播渠道,扩大人大新闻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与数据服务企业合作,获取高质量的数据资源,提升AI分析与应用的效果。
  编辑/李卫锋(lwf2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