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汉阴样板
2025年06月03日
字数:1417
—治理创新”的闭环生态。将立法信息采集点与代表联络站共融共建,按照“有场所标识、有制度规范、有组织保障、有日常管理、有活动内容、有台账记录”的“六有”标准,推进“点站”场地共建、资源共享,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基层单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立法。将立法联系点工作与普法依法治理共融共宣,建立集立法征询、立法解读、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律宣传于一体常态化普法宣传体系,在开展立法解读和征询意见中,提供法律服务,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使立法联系点成为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支点”。把立法联系点工作与人大职能工作共融共推,在开展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和加强改进代表工作中,充分发挥立法联系点听民声、察民意、聚民智的作用,全面收集基层群众对法律实施、执法司法、政策落实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探索建立“立法联系”和“代表联系”的融合机制,形成了“双联一体”互促共融的工作格局。
实践成效
立法质效大幅提升。汉阴基层立法联系点立足基层实际,探索“3323”工作机制和立法征询“七步工作法”,在2024年度征集立法意见建议700余条,梳理上报199条,其中20余条被吸纳或部分吸纳,为省市立法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基层智慧,有力推动了立法的科学性与民主性。
民主治理成效明显。基层信息采集点借助立法联系点平台,成功解决了一系列集体经济发展、社区治理、物业管理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如,该县蒲溪镇盘龙村解决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涧池镇紫云南郡搬迁社区强化物业管理、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等生动案例,充分展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强大效能,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民主治理的成果。
普法宣传活力迸发。各联络站(信息采集点)将立法意见征集与法制宣传有机结合,接待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开展法律知识宣传1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调处矛盾纠纷30余件,激发了群众参与立法和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实现了立法意见征集与普法宣传、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基层民主示范明显。“立法联系点+ 代表联络站 + 基层治理单元”融合建设模式成效显著,相关经验做法被多家媒体报道,多次接待市县考察调研,成为展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汉阴窗口”,获得省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肯定,部分做法在全市作典型发言,为其他地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实践启示
政治引领是根本保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纳入基层治理体系,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方向不偏、动力不竭。
制度创新是关键支撑。通过建立规范化流程、责任化分工、精准化机制,实现民意收集与处理的科学化、高效化,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序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融合协同是有效路径。推动立法与代表工作、普法治理、人大职能深度融合,构建“民主实践—法治宣传—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全方位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维度。
人民参与是核心要义。只有以广泛覆盖的网络、多元渠道的征集、专业高效的转化,让群众深度参与立法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让人民当家作主从理念变为生动实践。
汉阴基层立法联系点实践表明,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是民意“传送带”,更是民主“孵化器”和治理“助推器”,小站点能承载大民生,微创新可激活大民主。基层立法联系点,能够在基层实现立法、民主与治理的有机统一,为新时代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为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汉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编辑/李卫锋(lwf263@163.com)
实践成效
立法质效大幅提升。汉阴基层立法联系点立足基层实际,探索“3323”工作机制和立法征询“七步工作法”,在2024年度征集立法意见建议700余条,梳理上报199条,其中20余条被吸纳或部分吸纳,为省市立法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基层智慧,有力推动了立法的科学性与民主性。
民主治理成效明显。基层信息采集点借助立法联系点平台,成功解决了一系列集体经济发展、社区治理、物业管理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如,该县蒲溪镇盘龙村解决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涧池镇紫云南郡搬迁社区强化物业管理、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等生动案例,充分展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强大效能,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民主治理的成果。
普法宣传活力迸发。各联络站(信息采集点)将立法意见征集与法制宣传有机结合,接待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开展法律知识宣传1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调处矛盾纠纷30余件,激发了群众参与立法和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实现了立法意见征集与普法宣传、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基层民主示范明显。“立法联系点+ 代表联络站 + 基层治理单元”融合建设模式成效显著,相关经验做法被多家媒体报道,多次接待市县考察调研,成为展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汉阴窗口”,获得省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肯定,部分做法在全市作典型发言,为其他地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实践启示
政治引领是根本保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纳入基层治理体系,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方向不偏、动力不竭。
制度创新是关键支撑。通过建立规范化流程、责任化分工、精准化机制,实现民意收集与处理的科学化、高效化,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序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融合协同是有效路径。推动立法与代表工作、普法治理、人大职能深度融合,构建“民主实践—法治宣传—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全方位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维度。
人民参与是核心要义。只有以广泛覆盖的网络、多元渠道的征集、专业高效的转化,让群众深度参与立法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让人民当家作主从理念变为生动实践。
汉阴基层立法联系点实践表明,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是民意“传送带”,更是民主“孵化器”和治理“助推器”,小站点能承载大民生,微创新可激活大民主。基层立法联系点,能够在基层实现立法、民主与治理的有机统一,为新时代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为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汉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编辑/李卫锋(lwf2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