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汉阴样板

2025年06月03日 字数:1395
  □文/黄邦平
 
  汉阴县人大常委会锚定立法联系点功能定位,以“小支点”撬动“大民主”,通过“政治引领、制度筑基、全域协同、融合赋能”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路径,探索形成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汉阴样板。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立法机关倾听基层声音、凝聚群众智慧的“神经末梢”,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汉阴县人大常委会锚定立法联系点功能定位,以“小支点”撬动“大民主”,通过“政治引领、制度筑基、全域协同、融合赋能”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路径,探索形成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汉阴样板。
  基本情况
  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立法制度的新探索,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实践,是法治宣传的新窗口。汉阴县人大常委会自2023年11月被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安康市唯一一个县级层面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牢牢抓住践行人民民主这个切入点,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有效途径,积极搭建表达立法诉求、反映民情民意的平台载体,努力把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为“立法直通车”“民意连心桥”“普法宣传站”“法治助推器”,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的、现实的体现到立法联系工作的各方面,推动立法联系点在服务省、市人大地方立法工作的同时,同步促进基层人大监督工作提质增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践做法
  坚持政治引领,把稳方向之舵手。党的领导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强保障。汉阴县人大常委会主动向县委汇报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在县委的重视和支持下,成立专项工作专班,制定出台《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实施方案》,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协同、各方参与”的工作体系,明确“争当学习新示范、打造建设新样板、探索治理新经验”的“三新”定位,为立法联系点建设提供顶层设计。通过县委统筹资源、人大组织实施、各方协同配合,为高标准建好基层立法联系点,高质量开展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基本路径。
  强化规范建设,夯实工作之基。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基层立法联系点高效运行的基础。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制定涵盖工作制度、征询制度、人员职责等在内的6项制度,创新推行“接收任务—学习研读—制定方案—意见征询—汇总整理—专家论证—上报反馈”的“七步工作法”,推动立法联系点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建立常委会领导联系基层立法联络站、常委会各工作机构联系基层立法联络员(信息员)的“双联系”责任机制,构建县、镇、村(社区)三级立法联络机制,将民意收集的触角延伸至社会最基层,确保每一个角落的声音都能被听见,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参与提供了制度支撑。
  推进全域覆盖,拓展民意收集之网。为最大程度吸纳民意,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将10个镇级立法联络站、29个行业征询单位、3个专业协作单位及153个村(社区)信息采集点紧密联结,构建了“1+29+3+N”立体化工作网络,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架构。吸纳村“两委”成员、人大代表、乡贤等一线力量和律师、智库专家,组建基层联络员和专家智囊团的“双轨队伍”,既保证了民意的“原汁原味”,又提升了意见建议的专业性。依托人大官网、微信公众号开设立法征询专栏,拓展线上征集功能,在代表联络站、宪法主题公园等地设置“立法意见建议箱(码)”,开展多样化线下意见征询,“线上+线下”双通道,实现了基层民意与立法决策的无缝对接,极大地拓宽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渠道。
  探索融合共建,激发作用发挥之力。汉阴县人大常委会突破单一立法征询功能定位,推动立法联系点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打造“民主实践—法治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