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更好依法履职

2025年06月03日 字数:1840
发展的良策。”余洋表示。
  人大代表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政治属性是代表职务的第一属性,政治要求是代表履职的第一要求。
  新修改的代表法在总则部分首次写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代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应当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熟悉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作出明确规定,将代表履职的政治要求制度化,确保代表始终坚定政治立场、站稳人民立场。
  当好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我长期关注矿区环境治理和修复,矿区生态修复方案应当专门听取矿区涉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等群体的意见……”
  2024年6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矿业大学教授王虹列席了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并就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提出意见建议。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把“两个联系”作为代表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拓展联系渠道,丰富联系内容和形式。截至目前,常委会组成人员与416名代表建立直接联系,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建立联系代表工作机制,实现了联系基层全国人大代表全覆盖。
  “过去,大家认为代表主要是跟人大有关系,加强国家机关同代表的联系,首先想到的就是人大常委会要密切同代表的联系。新修改的代表法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两个联系’制度机制,即密切国家机关包括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一委两院’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童卫东说。
  “人大代表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要让人民群众找得到代表,说话有人听,听了要有反馈。”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时常来到辖区人大代表联系点,开展义诊、收集民意。
  人大代表参加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是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
  根据实践做法,新修改的代表法进一步规范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加强代表对本级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参与。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各级人大代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基层,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形成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
  “我们积极推动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就地就近常态化开展实地调研、征求意见等,让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文介绍,北京市每年组织开展“万名代表走基层”活动,有效夯实人大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的民意基础。
  保障和规范代表履职的“工作守则”
  “身体残疾或者其他行动不便的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需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照顾。”代表法第五十四条这样规定。
  “摸读到这条新增加的规定让我非常感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残联副主席王永澄说:“代表法的修改,为残疾人代表深入基层、倾听民声提供便利,解决了后顾之忧。”
  目前,我国277万多名五级人大代表中近95%是县乡人大代表,很多是一线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在我国人大代表都是兼职的,在担任人大代表的同时,代表们还从事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代表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对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有关规定,鼓励代表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优势,把执行代表职务同做好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童卫东说。
  规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国家根据需要给予往返的旅费和必要的物质上的便利或者补贴”;要求“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年度代表工作计划”;明确“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代表履职网络平台”……代表法增加了不少便利代表、保障代表履职的新规定,对人大代表加强理论及专业知识学习也提出明确要求,将更好为代表履职“充电蓄能”。
  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副主任傅文杰表示,近年来,全国人大机关建设了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坚持以服务代表、方便代表为原则规划、设计平台的结构和功能,实现各项服务功能、信息向代表端集中,让代表履职更加便利、高效。
  “这次修法进一步强化代表履职的管理监督,明确代表的政治责任。”童卫东表示,比如,增加了代表自觉接受监督、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记录并公示代表履职情况等内容,进一步明确代表不得利用执行代表职务干预具体执法、司法案件,插手招标投标等经济活动或者变相从事商业活动牟取个人利益,根据实际做法在代表资格终止的情形中增加规定“责令辞职”。
  “与时俱进修改完善代表法,对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表示,要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全面实施代表法,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
  编辑/燕子(hchwyx781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