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营经济驶上健康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025年06月03日 字数:952

全,保障企业持续创新能力。
  巩富文委员提出,应创新财产保全救济模式,推行“保全责任保险+担保置换”机制,允许企业通过购买保险或提供不动产、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置换被冻结的流动资金。这一举措将有效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保障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此外,对确属错误查封造成的损失实行“双罚制”,既追究办案人员责任,又要按市场价值予以补偿。这一机制将进一步提升司法机关的责任意识,确保财产保全措施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巩富文委员还建议,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搭建“民营企业产权信息平台”,对查封、拍卖等司法处置行为实行全流程公开,引入区块链技术记录资产流转信息,确保交易可追溯、不可篡改,防止恶意压价、利益输送等问题。这一举措将有效提升司法处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企业对产权保护的信心。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关乎对企业创新成果的尊重与保护,关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司法机关不遗余力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宗仁介绍,过去一年,内蒙古法院不断提升审判质效,找准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一是加大对核心技术、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打击对“茅台”“华为”等驰名商标、“蒙牛”“三胖蛋”等“蒙字号”商标侵权行为;二是设立全区首家知识产权法庭,深化“呼包鄂乌”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三是有针对性地通过个案审判、典型案例发布、法答网等多种方式开展对下指导,提升全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质效。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傅信平介绍,江西法院通过多项措施完善司法服务,如在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等方面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依法严惩侵权行为,助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护航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破产办理不仅关系困境企业的生死存亡,还牵动着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高效重整和快速出清,可以为困境企业提供重生机会,促进市场资源的高效配置。”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分享了上海法院在破产办理方面的创新实践。他介绍,上海法院通过建立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平台,实现了10项破产涉案信息的“一网通查”,大幅提升了破产财产处置效率。2024年,上海法院共办结破产、强制清算案件2738件,化解债务900余亿元,盘活资产170余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