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去劳动关系化”法治文化批判

——以外卖骑手权益保障为例

2025年05月10日 字数:1086

  □文/祝瑾

  以外卖骑手的权益保障为例,分析当前法治文化在应对这一现象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构建更为完善的法治路径,以期为外卖骑手等平台工作者提供更全面的法律保护。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平台经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深刻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模式。平台经济的核心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供给与需求,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然而,随之而来的“去劳动关系化”现象,即平台将工作任务外包给个人,使得这些个人不再与平台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关系,而是以独立承包商的身份工作,这一模式在提高灵活性的同时,也对外卖骑手等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提出了挑战。外卖骑手作为平台经济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工作性质与传统劳动关系有着显著差异。他们通常被视为独立承包商,而非正式员工,这意味着他们在工作中往往缺乏足够的劳动保护、社会保险以及工作稳定性。这种“去劳动关系化”模式,引发了对外卖骑手权益保障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
  本文旨在批判性地探讨平台经济中的“去劳动关系化”现象,以外卖骑手的权益保障为例,分析当前法治文化在应对这一现象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构建更为完善的法治路径,以期为外卖骑手等平台工作者提供更全面的法律保护。
  平台经济与“去劳动关系化”
  平台经济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资源配置和市场交易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平台经济具有去中心化、网络效应和跨界整合等特点。平台作为中介,连接了消费者与服务提供者,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的效率和便捷性。
  然而,“去劳动关系化”现象在平台经济中的存在,主要表现为平台将工作任务外包给个人,这些个人通常不与平台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而是以签订服务协议或使用平台软件的形式来提供服务。这种模式下,个人被定义为独立承包商,而非企业的员工,因此不受劳动法的保护。
  “去劳动关系化”有其积极的一面,如提高了工作的灵活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流动。然而,这一现象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包括劳动者的权益难以保障、社会保障缺失、工作时间与收入不稳定等。
  外卖骑手的劳动现状
  (一)外卖骑手劳动性质特点
  外卖骑手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必须快速、高效地完成订单配送,以满足消费者对即时性的需求。他们的工作模式通常是通过平台软件接单,根据系统派发的任务完成配送工作。由于工作时间、工作量以及工作地点的不固定性,外卖骑手很难被视为传统意义上的全职员工。
  在劳动关系的界定上,外卖骑手与平台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尽管他们在工作中使用平台的资源和服务,并受到平台规则的约束,但平台通常不提供固定的工作时间、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等,这使得外卖骑手在权益受损时难以通过传统的劳动法律途径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