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交楼”背景下政府介入房企项目的法律建议
2025年05月10日
字数:966

□文/王韶笛 刘莉
通过法治途径规范政府介入房企项目,既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紧迫需求,更是保障公民基本住房权利的民生要务。推进政府依法依规介入房企项目的制度体系化建设,已成为平衡市场自治与行政干预、实现“保交楼”法治化治理的先决条件。
为确保房地产市场风险处置“保民生、防风险、促稳定”三重目标的实现,“保交楼”已成为当前房地产领域治理的核心命题。截至2024年底,全国房地产项目净停工面积占比仍有上升,停工仍然是制约期房销售复苏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基本居住权益。房企债务违约率高,郑州“永威西棠”、武汉“绿地光谷中心城”等标志性项目停工事件更引发多起群体性维权。在此背景下,通过法治途径规范政府介入房企项目,既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紧迫需求,更是保障公民基本住房权利的民生要务。推进政府依法依规介入房企项目的制度体系化建设,已成为平衡市场自治与行政干预、实现“保交楼”法治化治理的先决条件。
现状分析
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到2024年第三季度时,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处于高位。在重点监测的众多城市里,相当一部分城市存在项目净停工的情况,其中在中西部地区,陕西省西安市的项目停工情况较为突出。从司法层面来看,2023年全国法院受理的房地产纠纷案件数量急剧攀升,而且其中因项目停工引发的群体性诉讼在房地产纠纷案件中占比颇高。
陕西省“保交楼”治理现状。截至2024年12月,全省纳入“保交楼”清单的项目数量众多,涉及大量未交付房屋。在这些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项目实现了完全复工,也有不少项目处于局部复工状态,然而,仍有一定比例的项目处于停工状态。资金缺口方面:据省住建厅专项审计报告,全省停工项目资金缺口总额大,其中监管账户资金缺口占比58.4%,后续建设资金缺口占比41.6%。司法处置现状:2023年全省法院受理涉房案件1.2万件,审结率83.4%。其中,购房者诉讼胜诉率91.2%,但实际执行到位率仅14.6%,形成“胜诉易、执行难”的司法困境。
现存制度短板有以下方面。法律规范体系层面。立法层级碎片化。现行《陕西省城市房地产管理条例》共8章56条,并未涉及项目停工处置,且缺乏可操作细则。相较之下,河南省已出台《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等5部专项规章。行政强制权缺失。在西安“当代境MOMΛ”项目处置中,政府部门因缺乏法定授权,只能通过“行政协调”推进复工,耗时长达14个月。地方立法权限制约。《立法法》对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