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9件“护薪”案例有何深意
2025年05月10日
字数:1422

□文/张昊
每年岁末,都是工资结算高峰时期,落实和保障好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民生大事。
“依法及时、有力保障农民工权益,让农民工高高兴兴回家过年。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决定自2024年11月至2025年春节前,在全国法院部署开展治理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最高法立足司法审判职能,依法加强调解工作、加大执行力度,积极化解欠薪纠纷,及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在2024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强化欠薪治理保障劳动权益”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民一庭庭长陈宜芳介绍了上述工作开展情况。此外,最高法还发布了9件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进一步明晰裁判规则,推动部门联动、促进多元解纷、加强协同共治。
及时兑现农民工胜诉权益
维护欠薪纠纷关系劳动者生存利益,保障其利益诉求快速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最高法发布的典型案例“某运输公司与某混凝土公司运输合同纠纷案”中,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先予执行,实现欠薪纠纷“提前救济”。
该案中,某运输公司与某混凝土公司订立《砼运输合作方案》,约定由某运输公司组织车辆为某混凝土公司提供预拌混凝土运输服务。此后,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运费支付等发生争议。某运输公司提起诉讼,请求某混凝土公司支付运费、利息、违约金等费用。
诉讼过程中,某运输公司19名货车司机集体讨薪。审理法院认为,某运输公司与某混凝土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多次对账,某混凝土公司认可欠付基础运费108万余元,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某运输公司申请某混凝土公司先予支付108万余元用于支付司机工资。法院作出先予执行民事裁定书,支持了某运输公司的申请。为确保司机领取到工资,审理法院逐一核实司机欠薪情况,敦促某运输公司当庭将款项发放到每名司机账户,成功化解了欠薪纠纷。
“人民法院审结民事案件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在此期间,有的当事人可能存在严重经济困难或者其他急迫需要,若不提前兑现胜诉权益,则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最高法部分提及了该案的典型意义,在作出判决之前,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一方当事人给付另一方当事人一定数额的款项或者财物。收到当事人提交的先予执行申请后,人民法院对于事实清楚的费用部分依法裁定先予执行,引导当事人当庭给付劳动者工资。
“要区分不同情形,做好统筹保护。”陈宜芳说,典型案例中,人民法院既保障了用人单位正常经营,又高效化解了欠薪纠纷。
及时,也是此次人民法院开展治理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的关键词之一。贺小荣说,各级法院要加大涉欠薪案件审判执行力度,综合运用调解、和解、督促履行、强制执行等手段,推动生效裁判履行到位,确保已经执行的案款在春节前顺利发放,及时兑现农民工胜诉权益。
促进对外劳务合作健康发展
随着劳动力跨境流动日益频繁,我国到海外务工的人数逐年递增,劳动纠纷随之增加。最高法发布的“宫某等11人与某金属公司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为保障海外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提供了指引。
该案中,宫某等人曾收到某金属公司招录邀约,到老挝工厂工作。某金属公司在老挝的工厂,是从某冶金公司整体承包而来,两家公司就厂房和工人聘用等事项事先订立的承包合同作出约定。
双方约定:某金属公司整体承包某冶金公司承租的老挝某钢铁公司的螺纹钢生产线成套设备及厂房;某金属公司自行聘任人员,统一管理,承担人员出国、薪资等费用。某冶金公司为协助某金属公司办理人员出国务工手续,与宫某等人订立劳务合同。
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期间,某金属公司欠付宫某等11人的工资。宫某等人申请劳动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