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站点融合建设
搭建起“立法直通车、民意连心桥”
2025年05月10日
字数:1162
□文/段林荣
铜川市人大常委会站点融合建设立法联系点工作模式,极大拓展了基层群众参与立法的深度和广度,基层党代表、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立法有了便捷的直通道,“原汁原味”的真知灼见被法规条文充分吸纳,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广泛凝聚社会共识。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
2023年3月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法律形式固化了这一民主立法的重要实践创新。2015年9月铜川获得地方立法权后,为尽快征集“接地气”的立法项目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代表联络站作为征集基层群众意见的第一平台。在此基础上,制定《铜川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将代表联络站中具有示范带动意义、软硬件条件比较成熟的确定为市人大常委会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站上建点,进一步推进站点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置,促进站点相互嵌入相互贯通,让站点融合成为人大代表工作和立法工作两提高、两促进的亮点,搭建起“立法直通车、民意连心桥”。
目前铜川市人大常委会共设立专门基层立法联系点12个,在代表联络站赋能立法联系点职能46个,站点融合实现全市街道乡镇全覆盖,触角延伸全市各个领域。58个站点融合建设,增加代表联络站“法”的元素,突出立法联系点“人”的支撑,充分发挥“小单元”的“大作用”。58个站点全部建立人大代表、社区党员、网格员、普法志愿者为主体的立法信息员队伍,积极发挥辖区党代表、政协委员等的作用,带动群众参与,推进站点立法联系工作有效开展。全部建立基层立法联系人名册,通过站点平台广罗人才,将有法律专业背景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整合进专家名册中,成为相对稳定的立法顾问团队。站点充分用好线上渠道,通过社区居民微信服务群、辖区单位联建群等发布立法征求意见内容。站点在社区醒目位置、居民活动密集区域设置立法联系点民意收集箱,并建立立法信息采集流动站,经常走进居民小区、辖区单位,现场征集意见建议。王益区柿树沟社区站点负责人贺占宁说:“柿树沟社区积极配合人大立法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成功创建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让立法工作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
站点融合建设,使立法项目更体现民意。代表联络站、立法联系点根植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联系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反映民意最直接最原生态。铜川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2017-2021年)、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2022-2026)五年立法规划中,通过站点吸纳民意提出的立法项目数量就占一半左右,这些立法项目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耀州区世纪花园社区代表联络站提出的制定城市居民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条例,王益区红旗街街道代表联络站提出的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养犬管理条例,印台区城关街道站点提出的制定河
铜川市人大常委会站点融合建设立法联系点工作模式,极大拓展了基层群众参与立法的深度和广度,基层党代表、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立法有了便捷的直通道,“原汁原味”的真知灼见被法规条文充分吸纳,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广泛凝聚社会共识。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
2023年3月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法律形式固化了这一民主立法的重要实践创新。2015年9月铜川获得地方立法权后,为尽快征集“接地气”的立法项目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代表联络站作为征集基层群众意见的第一平台。在此基础上,制定《铜川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将代表联络站中具有示范带动意义、软硬件条件比较成熟的确定为市人大常委会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站上建点,进一步推进站点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置,促进站点相互嵌入相互贯通,让站点融合成为人大代表工作和立法工作两提高、两促进的亮点,搭建起“立法直通车、民意连心桥”。
目前铜川市人大常委会共设立专门基层立法联系点12个,在代表联络站赋能立法联系点职能46个,站点融合实现全市街道乡镇全覆盖,触角延伸全市各个领域。58个站点融合建设,增加代表联络站“法”的元素,突出立法联系点“人”的支撑,充分发挥“小单元”的“大作用”。58个站点全部建立人大代表、社区党员、网格员、普法志愿者为主体的立法信息员队伍,积极发挥辖区党代表、政协委员等的作用,带动群众参与,推进站点立法联系工作有效开展。全部建立基层立法联系人名册,通过站点平台广罗人才,将有法律专业背景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整合进专家名册中,成为相对稳定的立法顾问团队。站点充分用好线上渠道,通过社区居民微信服务群、辖区单位联建群等发布立法征求意见内容。站点在社区醒目位置、居民活动密集区域设置立法联系点民意收集箱,并建立立法信息采集流动站,经常走进居民小区、辖区单位,现场征集意见建议。王益区柿树沟社区站点负责人贺占宁说:“柿树沟社区积极配合人大立法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成功创建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让立法工作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
站点融合建设,使立法项目更体现民意。代表联络站、立法联系点根植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联系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反映民意最直接最原生态。铜川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2017-2021年)、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2022-2026)五年立法规划中,通过站点吸纳民意提出的立法项目数量就占一半左右,这些立法项目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耀州区世纪花园社区代表联络站提出的制定城市居民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条例,王益区红旗街街道代表联络站提出的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养犬管理条例,印台区城关街道站点提出的制定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