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立法“直通车”开进富平

2025年05月10日 字数:1520
伍,搭建3个平台,做到4个融合)。同时还建立了“两个联系”工作机制,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各副主任、党组成员和各委室对17个立法联络点和69个信息采集点进行联系,形成了网格化工作新格局。
  ★建强阵地,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如何更好地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我们在借鉴其他联系点经验做法的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定位,充分发挥民意‘直通车’的作用。”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康进联介绍说。
  该县将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人大代表联络站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现有的67个代表联络站阵地和工作模式布局,积极搭建县人大常委会立法联系点,镇(街道)立法联络点,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园广场立法信息采集点三级网络架构,形成“点线面”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配备立法联络点和立法信息采集点标牌,实现“一个场所、两块牌子、两种职能”,推动民主立法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
  积极探索建立“1+17+69”的立法信息采集工作模式(即:1个全国人大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17个立法联络点、69个立法信息采集点),组建了由56名立法联络员、423名立法信息采集员组成的工作队伍,覆盖县镇村三级、涵盖“人大+镇街+部门+各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系,全方位畅通民意反馈渠道,架起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该县先期打造了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东华街道立法联络点、县行政服务中心立法信息采集点3个基层立法意见建议征求工作示范点,后期有序增点扩面,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把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立法为民实践地。
  ★倾听民声,当好社情民意“传声筒”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是富平县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后接到的第一个国家立法意见征询任务。
  “我们铆足劲儿,充分调动公检法司、村(社区)、人大代表、律师事务所等各方优势资源,积极征询大家的想法,有的认为应增加民营经济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界定,有的觉得应简化经营主体退出程序……”提起这部草案,富平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杨建龙记忆犹新。
  在接到第一部法律草案征询任务后,该县专题召开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工作安排会,及时部署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同时通过邀请专家解读、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对社会各方对民营经济促进方面的立法意见建议。
  “先把法条中比较深奥的内容,用很浅显的语言讲解出来,让群众能听得懂,才愿意把自己的心声讲出来。”富平县秦平律师事务所刘建斌律师在流曲镇组织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解读会上说到。
  立法征询的过程也是普法的过程,各立法联络点积极聘请专业律师,发挥其专业优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法律草案进行解读,让群众从内心真正读懂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原汁原味的“街谈巷议”提炼总结,让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法言法语”的转换器。
  据了解,富平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共收集意见建议和社情民意154条,汇总上报84条。
  该县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发挥“国字号立法直通车”作用,提升立法征询工作队伍能力建设,下一步计划聘请专家教授,对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人员、立法联络员和信息采集员开展实务培训,使其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立法程序、规则和要求,不断提高其法律素养,更好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
  “察民情,聚民智,汇民意,富平县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立法活动中,努力让更多基层民意、富平声音传递到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助力国家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杜占全表示。
  编辑/燕子(hchwyx781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