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榆林实践新篇章

2025年04月07日 字数:1561
    高西沟生态治理样板

    2024年9月26日,陕煤榆林化学年产1500万吨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二期工程开工活动在榆林举行

    “陕北榆林过大年”全国秧歌展演

    榆林市图书馆

问题整改,牢牢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出台推进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榆林市水网建设规划,黄河东线引水工程黄石沟水库大坝封顶,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率稳定在68%以上。深入开展“东西南北中”国土绿化行动,圆满承办全国“三北”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全年完成营造林及种草153万亩,4.7万亩流沙全部得到治理。扎实推进全国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实施约束性指标重点减排项目60个,重点企业全部纳入用能预算管理体系管控,实现能耗在线监测全覆盖。累计建成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22个,新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2190万吨。出台采煤沉陷区治理实施方案,完成采煤沉陷区大核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项目28个,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6.1万亩。同时,连续六年开展铁腕治污攻坚行动,16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PM2.5平均浓度排名连续三年全省最优,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312天、增加15天。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支持市内企业保薪稳岗,认定县级劳务品牌12个,新增城镇就业3.42万人,零就业家庭持续保持动态清零。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引进人大附中、北师大、西交大附中等优质教育资源,37个校建项目全部开工,高考一本上线率较2023年提高0.8个百分点。建立市带县、县带乡、乡带村和疑难病症到区域医疗中心治疗的医联体模式,西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二病区开工建设,市第三医院主体封顶,乡镇卫生院救护车实现全覆盖,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药品追溯码应用联络点。加快构建家庭、政府、社会“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建成社区食堂56个,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营率提升至87.9%,入选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榆林图书馆、绥德革命纪念馆开馆运行,横山说书亮相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献礼演出,电视剧《人生之路》获“五个一工程”奖,寨沟遗址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榆林古城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路生梅被授予“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获评“三秦楷模”。
  风险防范有力有效。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台加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意见。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健全安全结构工资、“手指口述”等制度,市县联动推进19个领域安全大排查,扎实开展重点行业30万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推进化工园区“五个一体化”建设,实施39户十年以上危化企业老旧设备更新改造,危险化学品企业视频监控联网、煤油气安全监管综合应用等平台实质性投运,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推动出台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管理的意见,全市政府债务保持绿色等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不良率降至1.17%。“三端发力”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制度化推行“五级五长”“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库”等精细化治理模式,“三见警”制度向县城拓展,建立网络舆情三级应急响应机制,市县镇村四级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定边县“四李诊室”调解工作法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榆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聚焦聚力打好省委确定的“八个硬仗”,办好全市“20件大事”,着力防范风险、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榆林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