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五小工作法 发挥代表大作用
——平利县人大常委会推进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实践
2025年04月07日
字数:1690
□文/张艳 王浩瀚
平利县人大代表“五小工作法”的推行,使代表履职更具活力、更有动能,让代表工作更贴民心、更合民意,推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平利实践,不断凝聚起平利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近年来,平利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把加强和提升人大代表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坚持与时俱进,创新作为,探索形成以组建代表“小团队”、开发履职“小软件”、建好家站“小平台”、实行工作“小调度”、建立实事“小清单”为主要内容的人大代表“五小工作法”,不断拓展代表履职新途径,激发代表工作新活力。
组建代表“小团队” 凝聚基层“大智慧”
坚持“专业、便捷、实效”的原则,结合代表的行业特点、居住地点和知识结构,科学组建人大代表“小团队”,以代表小组为单位,分组制定计划,组织开展活动,为代表充分履职搭建平台,有效提升了代表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特色化水平。组建代表活动小组。以区域或代表联络站为单元组建代表活动小组,常态化开展代表履职活动,既增强代表“为民代言、为民担当”的责任意识,又带动群众“沉浸式”参与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组建代表专业小组。结合代表专长组建法制、财政经济和农业农村、社会建设和教科文卫、城镇建设和环境资源保护等专业小组,充分发挥代表专业对口、熟知情况的优势,通过“内行看门道”,既能对专业问题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议,又提高了监督工作的质量和实效。组建代表课题小组。根据代表职业和特长,组建乡村振兴、千万工程、茶饮产业、工业经济、全域旅游等代表课题小组,针对课题领域难点问题开展活动,提出破解难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化、破题性的意见建议。仅县人大代表就组建成12个活动小组、4个专业小组和8个课题小组。去年以来,先后开展各项代表小组活动共96次,发现问题254个,提出建议意见273条,形成调研报告37篇,这些意见建议都凝聚着基层代表和群众的“大智慧”,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开发履职“小软件” 民情民意“掌上通”
高度重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依托“平利智慧人大”系统,开通“掌上代表联络站”,为代表提供高效便捷的履职平台,为群众提供快速直达的诉求平台,提高代表工作的科学性、公开性和民主性。规范系统管理。加强平台系统信息化建设,组建系统管理维护专业队伍,整合开通平利人大网站、代表家站平台、代表履职平台、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四大模块,明确专人及时上传人大工作动态、履职活动情况、建议办理进程、代表风采展示等信息,保证“平利智慧人大”系统安全高效运行、信息更新及时、内容全面准确、服务方便快捷,夯实代表履职互动的信息支撑。加强培训指导。多次组织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及县镇人大工作者开展专题学习培训,印发平台系统使用手册和手机履职APP操作指南,让代表快速熟练掌握“智慧人大”各项操作运用;县人大常委会及时上传重要会议精神、视察调研报告及法律法规等学习资料,通过掌上学习的方式,切实推动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大提升。实现线上互动。组织代表下载安装“平利智慧人大”履职手机APP“小软件”,各级人大代表在平台公开“亮码”,选民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可随时进行互动留言,代表登录平台即可及时查看、实时互动,实现民意反馈24小时“不打烊”。在代表与群众的线上互动中拓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渠道,让代表通过履职“小软件”收集民意、了解工作动态、掌握建议办理情况,实现民情民意“掌上通”。自平台启用以来,全县共下载安装手机APP“小软件”980余人次,上传信息3200余条,网上收集建议102条。
建好家站“小平台” 说事议事“面对面”
坚持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通过规范化建设、制度化运行、动态化管理,实现联络站点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面提升,进一步架起代表和群众沟通的“连心桥”。坚持线上线下一体抓。协同推进建设代表联络家站和“平利智慧人大”平台,开通代表履职“双线通道”,让代表履职更加灵活、便捷、高效。全县共建成人大代表联络家站63家,形成以镇人大代表中心联
平利县人大代表“五小工作法”的推行,使代表履职更具活力、更有动能,让代表工作更贴民心、更合民意,推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平利实践,不断凝聚起平利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近年来,平利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把加强和提升人大代表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坚持与时俱进,创新作为,探索形成以组建代表“小团队”、开发履职“小软件”、建好家站“小平台”、实行工作“小调度”、建立实事“小清单”为主要内容的人大代表“五小工作法”,不断拓展代表履职新途径,激发代表工作新活力。
组建代表“小团队” 凝聚基层“大智慧”
坚持“专业、便捷、实效”的原则,结合代表的行业特点、居住地点和知识结构,科学组建人大代表“小团队”,以代表小组为单位,分组制定计划,组织开展活动,为代表充分履职搭建平台,有效提升了代表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特色化水平。组建代表活动小组。以区域或代表联络站为单元组建代表活动小组,常态化开展代表履职活动,既增强代表“为民代言、为民担当”的责任意识,又带动群众“沉浸式”参与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组建代表专业小组。结合代表专长组建法制、财政经济和农业农村、社会建设和教科文卫、城镇建设和环境资源保护等专业小组,充分发挥代表专业对口、熟知情况的优势,通过“内行看门道”,既能对专业问题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议,又提高了监督工作的质量和实效。组建代表课题小组。根据代表职业和特长,组建乡村振兴、千万工程、茶饮产业、工业经济、全域旅游等代表课题小组,针对课题领域难点问题开展活动,提出破解难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化、破题性的意见建议。仅县人大代表就组建成12个活动小组、4个专业小组和8个课题小组。去年以来,先后开展各项代表小组活动共96次,发现问题254个,提出建议意见273条,形成调研报告37篇,这些意见建议都凝聚着基层代表和群众的“大智慧”,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开发履职“小软件” 民情民意“掌上通”
高度重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依托“平利智慧人大”系统,开通“掌上代表联络站”,为代表提供高效便捷的履职平台,为群众提供快速直达的诉求平台,提高代表工作的科学性、公开性和民主性。规范系统管理。加强平台系统信息化建设,组建系统管理维护专业队伍,整合开通平利人大网站、代表家站平台、代表履职平台、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四大模块,明确专人及时上传人大工作动态、履职活动情况、建议办理进程、代表风采展示等信息,保证“平利智慧人大”系统安全高效运行、信息更新及时、内容全面准确、服务方便快捷,夯实代表履职互动的信息支撑。加强培训指导。多次组织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及县镇人大工作者开展专题学习培训,印发平台系统使用手册和手机履职APP操作指南,让代表快速熟练掌握“智慧人大”各项操作运用;县人大常委会及时上传重要会议精神、视察调研报告及法律法规等学习资料,通过掌上学习的方式,切实推动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大提升。实现线上互动。组织代表下载安装“平利智慧人大”履职手机APP“小软件”,各级人大代表在平台公开“亮码”,选民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可随时进行互动留言,代表登录平台即可及时查看、实时互动,实现民意反馈24小时“不打烊”。在代表与群众的线上互动中拓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渠道,让代表通过履职“小软件”收集民意、了解工作动态、掌握建议办理情况,实现民情民意“掌上通”。自平台启用以来,全县共下载安装手机APP“小软件”980余人次,上传信息3200余条,网上收集建议102条。
建好家站“小平台” 说事议事“面对面”
坚持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通过规范化建设、制度化运行、动态化管理,实现联络站点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面提升,进一步架起代表和群众沟通的“连心桥”。坚持线上线下一体抓。协同推进建设代表联络家站和“平利智慧人大”平台,开通代表履职“双线通道”,让代表履职更加灵活、便捷、高效。全县共建成人大代表联络家站63家,形成以镇人大代表中心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