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代表作用 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新亮点
2025年04月07日
字数:1544
办法》,采取分管领导领办、专项督办、“一线”察看等现场测评方式,逐一调研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召开代表意见建议交办会、督办会,督促承办单位提升站位,全力推动建议办理由“答复型”向“实效型”转变。
“民生利益无小事”,代表关注的就是群众身边事、烦心事,泾石路蒙家桥处因道路拓宽一个电线杆就“横”在了路面上,影响了群众出行安全,王勇华代表就将此问题带到人代会上。建议交办后,相关办理单位积极联系解决,安全问题第一时间排除了,群众很满意,都说这真正办了件“实在事”。除此之外,211国道城区段照明及安全、葡萄产业发展、云阳中心卫生院设施建设等一批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站”在百姓身边 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代表联络站是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民主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泾阳县人大常委会以代表联络站“建管用创”升级为抓手,召开代表联络站建设现场观摩会,开展星级创评活动,推动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常态化运行,畅通代表履职“民意道”,架起群众“连心桥”。
本届来,先后制定《代表接待选民》等7项制度,召开推进会6场,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支持街镇代表联络站示范创建,打造中心联络站13个、村级联络站48个、专业联络站4个、社情民意点1个,做到门常开、人常在、话常听、事常办。全县四级人大代表先后进站履职1100余次,开展代表小组活动56场次,接待、走访群众500余次,办理好事实事67件,化解矛盾纠纷60余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急难愁盼,小小的代表联络站让代表与群众走得更近、联得更深。
“代表联络站+立法联系点”是县人大常委会工作中一个亮点,把握泾阳县人大常委会是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有利契机,创新推行“建好一平台、用好三类人、念好四字诀”泾阳模式。本届来,参与省市人大立法计划项目和《陕西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草案)》等50部法规意见建议征求工作,在联络站里,通过“书面+当面”“线上+线下”等方式征求意见,让充满“烟火气”的群众声音搭上了“立法直通车”。
通过“代表联络站+产业服务”,发挥代表专业优势,开展技术“入站”、创业就业培训等活动。小卫蔬菜合作社发挥蔬菜专业优势,打造“秦商臻品”蔬菜品牌,促进番茄、甜瓜等产业发展壮大,解决群众就业,带动群众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代表站里的笑声更多、群众心里更暖。
实行“票决制” 落实群众心坎上的“民生实事”
泾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李兵说:“民生实事项目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实现社会治理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重大突破。
建设小区门前、粮集路中段、莱茵香榭等小区,一到雨雪天气,门口的积水严重影响了人们出行,群众抱怨声不断。民生实事项目公开征集后,代表就投票选出“烦心事”,县政府将三个小区列入“城区街巷内涝积水点疏改项目”,投资300万元进行施工,县人大常委会对项目进行了全过程的监督,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三次会议上对此项目进行了测评,在会上,每一份投票犹如一张精彩的民生答卷。
从2023年开始,泾阳县镇两级全面开展民生实事项目工作。县人大常委会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群众评”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依法制定《实施办法》《监督办法》和《测评办法》等配套文件。在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票决确定实施民生实事项目7个,镇人代会上票决确定实施民生实事项目47个,打造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买单”、人大“验单”的民生实事办理新模式。在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的测评结果也踩着时间节点郑重地交到全县人民手中,让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成为“民生大事”,群众在民
生实事中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
“民生利益无小事”,代表关注的就是群众身边事、烦心事,泾石路蒙家桥处因道路拓宽一个电线杆就“横”在了路面上,影响了群众出行安全,王勇华代表就将此问题带到人代会上。建议交办后,相关办理单位积极联系解决,安全问题第一时间排除了,群众很满意,都说这真正办了件“实在事”。除此之外,211国道城区段照明及安全、葡萄产业发展、云阳中心卫生院设施建设等一批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站”在百姓身边 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代表联络站是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民主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泾阳县人大常委会以代表联络站“建管用创”升级为抓手,召开代表联络站建设现场观摩会,开展星级创评活动,推动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常态化运行,畅通代表履职“民意道”,架起群众“连心桥”。
本届来,先后制定《代表接待选民》等7项制度,召开推进会6场,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支持街镇代表联络站示范创建,打造中心联络站13个、村级联络站48个、专业联络站4个、社情民意点1个,做到门常开、人常在、话常听、事常办。全县四级人大代表先后进站履职1100余次,开展代表小组活动56场次,接待、走访群众500余次,办理好事实事67件,化解矛盾纠纷60余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急难愁盼,小小的代表联络站让代表与群众走得更近、联得更深。
“代表联络站+立法联系点”是县人大常委会工作中一个亮点,把握泾阳县人大常委会是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有利契机,创新推行“建好一平台、用好三类人、念好四字诀”泾阳模式。本届来,参与省市人大立法计划项目和《陕西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草案)》等50部法规意见建议征求工作,在联络站里,通过“书面+当面”“线上+线下”等方式征求意见,让充满“烟火气”的群众声音搭上了“立法直通车”。
通过“代表联络站+产业服务”,发挥代表专业优势,开展技术“入站”、创业就业培训等活动。小卫蔬菜合作社发挥蔬菜专业优势,打造“秦商臻品”蔬菜品牌,促进番茄、甜瓜等产业发展壮大,解决群众就业,带动群众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代表站里的笑声更多、群众心里更暖。
实行“票决制” 落实群众心坎上的“民生实事”
泾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李兵说:“民生实事项目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实现社会治理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重大突破。
建设小区门前、粮集路中段、莱茵香榭等小区,一到雨雪天气,门口的积水严重影响了人们出行,群众抱怨声不断。民生实事项目公开征集后,代表就投票选出“烦心事”,县政府将三个小区列入“城区街巷内涝积水点疏改项目”,投资300万元进行施工,县人大常委会对项目进行了全过程的监督,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三次会议上对此项目进行了测评,在会上,每一份投票犹如一张精彩的民生答卷。
从2023年开始,泾阳县镇两级全面开展民生实事项目工作。县人大常委会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群众评”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依法制定《实施办法》《监督办法》和《测评办法》等配套文件。在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票决确定实施民生实事项目7个,镇人代会上票决确定实施民生实事项目47个,打造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买单”、人大“验单”的民生实事办理新模式。在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的测评结果也踩着时间节点郑重地交到全县人民手中,让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成为“民生大事”,群众在民
生实事中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