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鼓集团:培育新质生产力 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2025年03月10日
字数:170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型能源体系的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等重要举措。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坚持以绿色低碳系统方案助力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的“含新量”、发展的“含绿量”、品牌的“含金量”不断攀升。
作为企业界的人大代表,李宏安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为己任,立足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主动担当作为,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回报社会,助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新年伊始,由陕鼓深度参与研发和建设的“能储一号”全球首座300兆瓦压气储能示范工程全容量并网发电成功,70万立方米储气库全部投运,创造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和转换效率三项世界纪录,以及6个行业示范、数十项国际首创,填补多项国际空白。
压缩空气储能是一项新型蓄电技术,因其建设周期短、大功率、长时间、高安全、长寿命等优势而成为能源行业追逐的热点,是目前除抽水蓄能之外最为成熟的物理储能技术之一,堪称“超级绿色充电宝”。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电网负荷低谷时的剩余电力压缩空气,将其储藏在高压密封设施内,在用电高峰释放出来发电。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如何在新领域、新产业、新赛道上持续培育能力,这成为李宏安作为人大代表始终关注的问题。2024年,李宏安在深入调研和产业实践的基础上,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发展 助力我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建议》议案,站在区域能源综合规划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施良计、
献良策。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增加,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调节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李宏安带领陕鼓紧跟市场需求步伐,研制“国之重器”,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将世界一流的储能技术与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的能源互联岛技术结合,创新研发的EISS4.0能源互联岛系统方案为解决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间歇性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实现了从10MW到400MW不同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全覆盖,并已签约全球首台套300MW人工硐室压气储能项目、全球最大规模350MW盐穴压气储能项目等全球首台套突破项目。此外,陕鼓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牵头成立的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还参与了600MW级压气储能系统的开发,继续向更高目标迈进。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科技创新是关键。依靠自身分布式能源领域的专业优势,陕鼓创新开发了多能互补、能源梯级利用、余能回收的“能源互联岛”技术和智慧绿色系统解决方案,从能源结构转型本质上探索出能源综合高效利用的解决之道,并成功打造了全球行业内万元产值能耗最低、排放最少的智能绿色制造基地。目前,陕鼓“能源互联岛”智慧绿色方案已获得分布式能源领域唯一一个“中国工业大奖”。
在他的带领下,陕鼓紧紧围绕“双碳”目标,积极培育和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智慧创新动能。陕鼓拥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持续催生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成果:陕鼓创新的大乙烯三机、大空分机组、压气储能、大合成氨三机、大型硝酸机组、大型PTA配套机组、风光直驱/多能互补、顺酐市场领域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创新研制的工业用AV140轴流压缩机组,居全球工业压缩机领域全新高度;攻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电关键装备“立式干气密封氦气压缩机研制”,为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陕鼓全新型“3H轴流+离心”复合式10万Nm³/h等级空分装置配套压缩机组具有级数少、结构紧凑、可靠性高、整机运行效率优、体积和重量降低等显著特点;首创的“余热余压能量回收同轴机组应用技术”入选国际能效合作伙伴关系组织(IPEEC)国际“双十佳”最佳节能技术项目,并获世界制造业创新产品金奖……面对国家双碳目标和新能源市场需求,陕鼓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持续赋能客户降本、减碳、增盈,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重提升。
多年以来,陕鼓能量回收及输出的总功率达25.04 GW,每年可节约标煤约6210万吨,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63亿吨,为节能减排和社会经济绿色生态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