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塑敢于善于斗争的精神品格

2025年03月10日 字数:1611
办事有法、用权有度,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民。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到分外之物不收,不义之财不取,小便宜不占,小空子不钻;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得以任何形式侵占百姓利益;要当好“代言人”,自觉与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划清界线,并且敢于检举揭发。
  做好公仆与发财的斗争,借机敛财的事坚决不干
  “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这是为官的原则,也是从政的“戒尺”。党员干部身为人民公仆,必须处理好私利与公权的关系,敬畏手中的权力,清正廉洁、不越底线。
  甘于安贫乐道。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应该甘于清贫,善于自持,信念要很笃定,境界要很高远,乐于追求精神生活的纯粹,而不是物质生活的富足,要扛起廉洁这面旗帜,守住自律这座灯塔,不得“软骨病”,不释放负能量,培养高尚生活情趣,做到独善其身,无欲则刚。
  保持两袖清风。党员干部的收入就是薪水,决不能损公肥私,搞那些隐性收入、衍生利益等不义之财,更不能利欲熏心、见利忘义搞歪门邪道。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义之财不取,不洁之钱不沾,做金钱的主人,不做金钱的奴隶。
  始终杜绝侥幸。要谨慎对待每一次考验,不以“下不为例”作借口,要注意小事、小节,勿以恶小而为之,懂得“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道理,特别是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时候,不抱侥幸心理,不作任何违背纪律的事。
  做好原则与人情的斗争,不合规矩的事坚决不干
  法纪大于情份,原则高于人情,理不清楚两者关系就会损害党的威信,催生庸俗关系、诱发不正之风。
  管好家属亲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深刻指出了家风家教建设的重要意义。党员干部与普通人一样,都摆脱不了人情世俗,但面对原则与人情的选择时,一定要把党性原则放在第一位。尤其要管住管好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公事公办,一视同仁,有时还要刻意避嫌,不能让他们坏了规矩、乱了纲纪。
  不忘初心本色。党员干部正处人生中建功立业盛气之时,当面对那些盘根错节、矛盾交错和人情冷暖困顿时,要能够做到不怕鬼不信邪,不怕坐冷板凳,敬终如始,牢记官之初、入党之初,保持初心不移、本色不改,要以无可畏惧的真理力量,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守护好捍卫好。
  摒弃特权思想。权力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担当。党员干部的“获得感”,理应从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中获得,从为党的建设发展担当尽责中获得,而不是看掌握多少权力、谋取了多少私利。要严把规矩标尺,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切莫让特权思想销蚀了斗志、褪去了本色。
  做好公权与私欲的斗争,污损风气的事坚决不干
  古人讲,“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党员干部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而不能为自己的私欲服务。
  秉公清廉执纪。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廉洁从政、公正执纪作为基本操守,树牢法纪意识和法治思维,坚持按党的原则办事,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做交易,把党纪国法当作“高压线”,坚持依法执纪、规范执纪,不搞变通、不钻空子、不打擦边球,切实用党规法纪管住管好手中权力,自觉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严格监督监察。“严管即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各级党组织要“明制度在前,重威刑在后”,织密制度笼子,打造监督合力,硬起手腕、大刀阔斧,对违反制度“踩火线”“闯雷区”、碰底线的行为零容忍,以严监督、强问责来促担当、促落实,使铁规发力、禁令生威,推动党员干部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向严紧硬。
  严肃执纪问责。要把组织的管理、制度的约束、群众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精准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揪住小辫子不放”“眼里揉不下沙子”的韧劲咬耳扯袖、提醒告诫,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坚决防止和克服法不责众的心态、蒙混过关的想法、打擦边球的侥幸,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学会在约束下办事,在监督下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