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孩子身上“榨”流量?

2025年03月10日 字数:1461

设,吸引流量。
  引流后往往是变现。记者随机查看十几个粉丝量超100万的“网红儿童”账号发现,都和“×妹”的视频类似,将广告内容穿插在视频剧情中,借孩子之口推荐商品。其中多个账号开通了橱窗带货功能,个别博主还进行直播带货。
  在这些账号背后,还有MCN机构(网红孵化机构)的身影。
  位于浙江杭州的某MCN机构负责人刘女士介绍,他们日常会注意挑选有潜质的培养对象,一般要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并且五官端正、长相清秀、口齿清晰,主要选择幼儿或小学生,这类儿童比较吸睛且没有学习压力,培养成熟后可以往服装、日用品等商业方向发展,有较长的培养周期和收入周期。她坦言:“剧本演绎和打造人设的情况在‘网红儿童’短视频中很常见。”
  “有时会让孩子们出镜配合拍广告,孩子们不懂,就完全靠引导。有脚本的时候,我和孩子们就是演员了。”辽宁大连的张女士家中有一对5岁的双胞胎女儿,其开设的账号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有15万粉丝。
  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在2021年和某MCN机构签约,由机构对其账号进行运营指导,账号主角是两个孩子。“MCN机构会帮忙对接广告,抽取50%左右佣金,同时提供脚本和剪辑,我只负责给孩子拍摄视频。一个月能接两三条广告,每个广告到手2000元至4000元。”
  2024年年初,大学生辛雪用自己的账号拍外甥安安的短视频意外走红,某短视频平台最高点赞量超400万,账号至今积累了17万粉丝。
  “很多MCN机构找上门来,承诺签约可以给我接更多广告,保底每个月两三条。”辛雪说,MCN机构称“合作属于挂靠性质”,即通过操作将账号挂靠到他们公司,收益三七分。
  辛雪几番考虑后拒绝了:“一方面是我不了解挂靠形式,另一方面也担心MCN机构要求我们进行有脚本的计划性拍摄,对孩子成长有不利影响。”
  要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浪潮中吸引并留住热度,只靠呈现纯天然的儿童视频很难做到。有不愿具名的短视频博主告诉记者,孩子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有趣、有吸引力,为了提高短视频引流效果,一些家长、MCN机构想方设法为孩子打造人设、博出位,从开通账号、确定人设到运营推广都有一对一的具体方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孩子的本来面貌慢慢淹没在一个又一个短视频里。”
  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有自称“流量专家”“运营专家”的账号称,可以为“母婴赛道冲流量”。调查中,记者以母婴博主的身份向自媒体平台上的“流量专家”咨询:随便记录日常就行吗?得到的答复是“肯定不能随便拍,主要靠脚本、靠台词,不然谁都能火了”“需要设定‘小大人’风格”等意见,甚至有“专家”直言要将儿童变成表现自然的“演员”才能获得成功。
  校园生活成为卖点
  小学生跳起了热舞

  “两个老师同时掉进水里,你手上有一块草莓味和巧克力味小蛋糕,你会怎么处理?”
  “反正我不救×老师,因为他对我不好。”
  ……
  记者调查发现,以幼儿园、中小学校园等为拍摄场景的视频也成了一些账号的主打卖点。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师生日常”“校园生活”“班主任视角”“教室监控”等关键词,出现了不少标注老师身份的作者分享学生出镜的短视频和教室监控视频。
  在部分拍摄学生的视频下方出现了不少不满的评论和观点,“想知道她是真的教师吗”“发出来学生同意了吗,侵犯学生肖像权和隐私权”“不要误人子弟”。
  近期,一则“给上课爱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据报道,该老师遭到家长投诉后主动离职并发布了一则道歉视频:“由于自己的法律意识淡薄,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了伤害,同时也给校方带来了麻烦,在此我想对你们说一声对不起。”
  受访专家表示,当前教育类短视频中,一些作品是师生以随手拍的方式展示正能量,予人启迪;但也不乏以教育为噱头,让本应教书育人的地方成为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