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孩子身上“榨”流量?
2025年03月10日
字数:840

□文/赵丽 张雅婷
受访专家认为,凡是涉及未成年人的视频创作都要保持谨慎,考虑拍摄目的是否会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发布是否侵犯未成年人的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为了不给孩子拖后腿,我们给她请了一位全能型老师——××学习机。”视频里,妈妈介绍学习机功能的同时,孩子在学习机上演示着如何操作,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这是粉丝数超8万的某母婴博主最新发布的一则视频。点进其主页可以看到,其一年多来发布的70多条视频中,绝大多数视频都与孩子有关,比如孩子配合妈妈演绎故事,介绍产品和分享经验等。
类似以孩子为主角的短视频账号并不鲜见。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未成年人成了一些博主的“流量密码”,孩子的童年生活、校园日常等全程被网络包裹注视,不少短视频中还充斥着商业气息,“网红儿童”配合家长演戏成了产品推手,剧本痕迹明显。更有甚者,一些“网红儿童”在视频中打扮性感成熟,跳着火辣舞蹈,评论区里夹杂着低俗的言论。
受访专家认为,凡是涉及未成年人的视频创作都要保持谨慎,考虑拍摄目的是否会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发布是否侵犯未成年人的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平台或行业协会发布自律规范,评估未成年人频繁出镜视频的风险,采取一定措施,减少推送有负面影响的内容。
拍视频孩子当主角
演绎剧本引流带货
除了是一名一年级小学生外,“×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某短视频平台上拥有800多万粉丝的知名博主。该账号的视频内容多是围绕“×妹”展开,其中涵盖大量软广带货内容。比如在一条视频中,开头讲妈妈去接“×妹”放学,后半部分以介绍爸爸的“新车”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台词推动剧情发展,如“爸爸,这车真舒服”。
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记者看到大量以孩子为主角的视频。一些账号突出“反差萌”,父母扮演“摆烂”的一方,玩手机、玩游戏、不会做饭,孩子自己照顾自己,展现懂事和早熟的一面;一些账号营造“天才儿童”,孩子面对镜头“金句频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有一些账号通过孩子“恶搞家长”“制造冲突”“化身小棉袄”等剧情演绎打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