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涉外领域立法 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体系

2025年03月10日 字数:891

   2024年,关税法问世、海商法、仲裁法进入审议程序,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

  涉外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面依法治国,事关我国对外开放和外交工作大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建立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
  2024年,关税法问世、海商法、仲裁法进入审议程序,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
  关税征收事关国家主权和利益,既是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也是实施宏观调控和贸易、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在服务大局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税法律制度建设持续加强和完善。近年来,为应对关税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在总结进出口关税条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关税法提上日程。
  4月,关税法通过,共7章72条。主要包括:坚持党对关税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关税工作管理体制;明确关税适用范围;规范关税税目税率的设置、调整和实施;完善应纳税额、税收优惠和特殊情形关税征收等制度;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健全完善关税征收管理制度;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实关税应对措施。它的出台,对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落实税收法定改革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11月,海商法修订草案“携手”仲裁法修订草案一同进入审议程序。现行海商法自1993年7月1日施行,对于调整、规范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维护当事人各方合法权益,促进航运和贸易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修订作出了较为全面的修改,完善了涉外关系法律适用有关规则。
  如明确规定装货港或者卸货港位于中国境内的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适用本法“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一章的规定。又如对一些重要涉外关系的法律适用规则作了补充完善,规定建造中的船舶所有权、抵押权,船舶已经登记的适用登记国法律,未经登记的适用船舶建造地法律等。
  在健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制度方面,修订草案根据中国参加的有关国际公约,增加“船舶油污损害责任”一章,明确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范围等相关内容。此外,还统一国内和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法律适用,适当调整海商活动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为航运数字化发展提供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