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025年03月10日 字数:683

  在经历2023年10月、2024年6月、2024年11月三次审议后,这部备受瞩目、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使命的法律顺利完成修法,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新时代新征程,文物保护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文物保护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作出修改完善,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在经历2023年10月、2024年6月、2024年11月三次审议后,这部备受瞩目、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使命的法律顺利完成修法,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
  现行文物保护法于1982年颁布实施,先后经历1991年、2007年、2013年、2015年、2017年五次修正,2002年作过一次全面修订,并于2024年完成了新一轮修订。时隔20余年再次修订,亮点颇多。
  严格落实“保护第一”。从认定程序、保护措施、原址保护、迁移拆除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明确“先调查、后建设”“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增加地下文物埋藏区和水下文物保护区制度。
  文物保护不是将文物束之高阁,为了更好让文物“活起来”,此次修订明确,“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动不可移动文物有效利用”“文物保护单位向社会开放,应当合理确定开放时间和游客承载量,并向社会公布,积极为游客提供必要的便利”等,规定文物收藏单位应“通过借用、交换、在线展览等方式,提高馆藏文物利用效率”等,发挥文物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外,为最大限度确保文物安全,本次修订通过增加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种类、设定不同档次处罚、提升罚款金额等方式,进一步增强法律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