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法律问题调查研究
——以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为调查对象
2025年02月11日
字数:1731
礼泉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杨鹰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大背景下,老年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农村留守老人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法律需求和法律困境尤为突出。
礼泉县属于陕西省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县常住人口有36.56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24.9%,是咸阳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县,其农村留守老人的法律问题具有代表性。
加强农村留守老人的法律问题研究,不仅能提升老年群体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对推动农村法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礼泉县农村留守老人法律现状分析
基本状况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选取了礼泉县石潭镇、建陵镇、叱干镇3个镇,以个案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结果显示,留守老人法律需求主要集中在赡养、医疗保障以及财产纠纷等方面。而因财产问题所产生的纠纷,老年人的涉诉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年龄段人群。
法律困境剖析。礼泉县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法律困境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近年来,养老诈骗类案件层出不穷,财产纠纷频发,且追讨难度大。越来越多的老人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涉及“精神赡养”的案件数量也有所上升,该类案件执行难度较大。农村留守老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面对侵权行为时,不能很好维护自身权益。
礼泉县法院在处理农村留守老人法律问题中的实践
礼泉法院主要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一是设立绿色通道。礼泉法院设立老年人诉讼服务窗口,安排专人指导诉讼立案,并提供必要的便捷立案保障,对涉及老年人的案件简化有关程序、进行快审快判。对确有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在持有相关证明时,实行减、缓、免相关费用等措施。二是强化判决执行。礼泉法院对涉老案件严格依法审判,以确保结果公平公正。此外,还专门组建了执行专项小组来加强判决的执行力度。三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礼泉法院积极配合县机关开展养老领域的专项整治活动:一方面通过数据信息共享打击养老社保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一方面配合老龄委开展涉老类案件的入户走访活动。四是加强普法宣传。近年来,礼泉法院通过各种方式、形式的宣传,尽可能地帮助留守老人守好养老的“钱袋子”,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对策建议
强化诉前调解,解纷端口向基层前沿下沉。法院应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村、街调解组织的调解指导,支持和帮助建立更多专业的乡贤能人调解工作室和法官工作室,与社区干部密切协作,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乡镇干部、“老娘舅”调解员们区域熟悉、经验丰富的优势,灵活开展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像赡养等简单的婚姻、家庭类纠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消灭在萌芽状态。
诉中调解与“公序良俗”裁判相结合。法院在办理涉留守老人的赡养、收养类案件时,一是应加大案件的调解力度,要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庭前和庭后等诉讼各阶段;二是法院加强与检察院的对接和沟通,对于涉及农村留守老人的赡养等纠纷,必要时建议检察院支持起诉;三是确实无法调解的案件,在裁判文书中也应更关注留守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对于老人要求子女定期探望等精神层面的诉求,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支持,加强对判决子女每月探望次数、方式等的规定。
搭建多领域全覆盖的多元解纷体系。法院要积极发挥司法能动性,继续优化司法服务。一是开通农村留守老人的专属绿色通道,对老人实施优先接待、优先立案、优先审理,尽可能简化程序,尽可能缩短诉讼时间;二是对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老人,在立案时减、缓、免诉讼费用;三是积极联系辖区法律援助机构、鼓励律协等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帮助农村留守老人维护合法权益;四是针对赡养类案件判后难以执行的情况,案件承办法官可以依职权启动诉讼财产保全措施,确保案件裁判后能顺利执行;五是对情况复杂的案件,后续定期开展回访工作。
构建综合维权联动机制。做好留守老人的司法保护工作,仅仅依靠法院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与其他有关部门联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法院要全力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提高其他部门的联调积极性,从而与政府、民政、老龄、卫健、司法、公安、村委会(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建立老年人维权联动工作机制。由法院牵头,各部门联合成立老年人维权司法救助中心,成立办事机构,设立办公地点,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确保老年人权益能及时得到维护。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大背景下,老年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农村留守老人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法律需求和法律困境尤为突出。
礼泉县属于陕西省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县常住人口有36.56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24.9%,是咸阳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县,其农村留守老人的法律问题具有代表性。
加强农村留守老人的法律问题研究,不仅能提升老年群体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对推动农村法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礼泉县农村留守老人法律现状分析
基本状况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选取了礼泉县石潭镇、建陵镇、叱干镇3个镇,以个案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结果显示,留守老人法律需求主要集中在赡养、医疗保障以及财产纠纷等方面。而因财产问题所产生的纠纷,老年人的涉诉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年龄段人群。
法律困境剖析。礼泉县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法律困境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近年来,养老诈骗类案件层出不穷,财产纠纷频发,且追讨难度大。越来越多的老人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涉及“精神赡养”的案件数量也有所上升,该类案件执行难度较大。农村留守老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面对侵权行为时,不能很好维护自身权益。
礼泉县法院在处理农村留守老人法律问题中的实践
礼泉法院主要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一是设立绿色通道。礼泉法院设立老年人诉讼服务窗口,安排专人指导诉讼立案,并提供必要的便捷立案保障,对涉及老年人的案件简化有关程序、进行快审快判。对确有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在持有相关证明时,实行减、缓、免相关费用等措施。二是强化判决执行。礼泉法院对涉老案件严格依法审判,以确保结果公平公正。此外,还专门组建了执行专项小组来加强判决的执行力度。三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礼泉法院积极配合县机关开展养老领域的专项整治活动:一方面通过数据信息共享打击养老社保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一方面配合老龄委开展涉老类案件的入户走访活动。四是加强普法宣传。近年来,礼泉法院通过各种方式、形式的宣传,尽可能地帮助留守老人守好养老的“钱袋子”,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对策建议
强化诉前调解,解纷端口向基层前沿下沉。法院应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村、街调解组织的调解指导,支持和帮助建立更多专业的乡贤能人调解工作室和法官工作室,与社区干部密切协作,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乡镇干部、“老娘舅”调解员们区域熟悉、经验丰富的优势,灵活开展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像赡养等简单的婚姻、家庭类纠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消灭在萌芽状态。
诉中调解与“公序良俗”裁判相结合。法院在办理涉留守老人的赡养、收养类案件时,一是应加大案件的调解力度,要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庭前和庭后等诉讼各阶段;二是法院加强与检察院的对接和沟通,对于涉及农村留守老人的赡养等纠纷,必要时建议检察院支持起诉;三是确实无法调解的案件,在裁判文书中也应更关注留守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对于老人要求子女定期探望等精神层面的诉求,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支持,加强对判决子女每月探望次数、方式等的规定。
搭建多领域全覆盖的多元解纷体系。法院要积极发挥司法能动性,继续优化司法服务。一是开通农村留守老人的专属绿色通道,对老人实施优先接待、优先立案、优先审理,尽可能简化程序,尽可能缩短诉讼时间;二是对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老人,在立案时减、缓、免诉讼费用;三是积极联系辖区法律援助机构、鼓励律协等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帮助农村留守老人维护合法权益;四是针对赡养类案件判后难以执行的情况,案件承办法官可以依职权启动诉讼财产保全措施,确保案件裁判后能顺利执行;五是对情况复杂的案件,后续定期开展回访工作。
构建综合维权联动机制。做好留守老人的司法保护工作,仅仅依靠法院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与其他有关部门联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法院要全力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提高其他部门的联调积极性,从而与政府、民政、老龄、卫健、司法、公安、村委会(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建立老年人维权联动工作机制。由法院牵头,各部门联合成立老年人维权司法救助中心,成立办事机构,设立办公地点,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确保老年人权益能及时得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