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精神沁润人们心田

2025年02月11日 字数:1918
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编著《毛泽东在杭州的77天——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记》,加强宣传推广;内蒙古举办2024年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演讲比赛暨法律素养竞赛;黑龙江开展“中国宪法边疆行”暨边关普法成果展和法治文艺演出……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3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宣传成为“基层行”活动重要内容。2024年“基层行”活动现场推进会召开期间,参会代表在武汉调研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武昌廉政法治文化公园等法治文化实践点;广东抓住“关键少数”,首次举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线上研修班;西藏组织党纪学习教育网上答题,推动党纪学习教育不断走向深入。
  服务工作大局 开辟法治宣传广阔天地
  渤海之滨,新潮涌动。2024年5月,天津举行民法典主题地铁、公交、游船首发仪式,将穿梭在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打造成移动的民法典宣传长廊,地铁一号线满身尽是“民法典”。
  如此这般创意传播让群众大开眼界。吉林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法治文艺巡演,通过二人转、评剧、快板等形式宣传法律;陕西创作“每日一典”民法典微视频……各地持续深入阐释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应遵守平等、公平、诚信、守法与公序良俗、绿色、自愿等基本原则,建立民法典公园,让民法典成为群众日常生活行为准则。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各地聚焦学习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汇聚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各地建立完善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机制,搭建涉外法律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了解涉外商事法律知识,化解涉外矛盾纠纷。重庆深入宣传好阐释好“一带一路”、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部署;黑龙江在绥芬河、东宁、穆棱等边境城市设立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站,维护赴俄职工合法权益;法治护航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赢得更大主动,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
  各地还深入宣传公司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防教育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新制定新修订法律法规,加强对社会热点案件的解读评论,为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下沉社区基层 让法律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年以来,广大青年普法志愿者找准法治宣传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小场景承载大主题,为群众零距离送上法律服务。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军营、从机关到企业,自觉学法用法氛围日渐浓厚,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司法裁判、维护司法权威的良好风尚。福建一名受众群众说,“基层行”活动已经成为离老百姓最近的法治课堂。
  北京中关村的创客小镇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标杆,在这里,刚起步、底子薄的初创团队可以心无旁骛地干事业,北京市法学会在此启动今年“基层行”活动,现场向企业代表赠送普法书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各地组织志愿者开展大型企业驻点式、中小企业点单式、小微企业共享式法律服务,促进企业依法经营,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广东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加强三地法学交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福建依托海丝中央法务区为企业定点配送法治文化套餐;浙江编写上百部预防性产业合规指引,组织学习新出台的《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浙江省公平竞争审查办法》等,帮助企业把控风险实现稳健发展。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法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普法志愿者下沉社区,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成为群众身边的法律专家。重庆推动专业法治力量进社区楼栋,社区一对一配备法官、检察官,打造法治楼栋;山东将普法志愿者纳入社区网格服务队;北京举办物业管理纠纷化解讲座;甘肃深入驻地军营帮助解决军人军属涉法问题;吉林原创歌曲《心中的天平》等,用民间文艺讴歌政法干警崇尚法治、爱岗敬业精神。
  播一粒法治种子,育一方法治心田。宁夏推动“基层行”活动进学校,成立首家少年法学院;青海创建“羊羔花”未检工作室;陕西打造了华阴老腔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河北联合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到山区慰问留守儿童;江苏打造剧场表演夏令营,原创剧本杀《小小捕快》、情景剧《破晓之光》,让未成年人在游戏中学习法律知识。各地打造沉浸式普法场景新体验,以生动有趣的普法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乡村,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坐在群众的屋檐下板凳上,面对面点对点答疑解惑,助力乡村振兴和法治乡村建设。湖北开展法治夜话进屋场;山西建立吕梁山护工服务站;四川开展农村涉黑恶犯罪预防宣传;内蒙古加强农村牧区学法用法示范户培养;福建制作婚约婚俗普法视频,“天价彩礼案”被广泛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