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个着力”合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5年02月11日 字数:1519
充分发挥执法检查“法律巡视”的利剑作用,努力提升专题询问的监督实效,咸阳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延伸监督链条,强化监督工作的刚性和实效,让乡村振兴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目标。
  着力推进保障粮食安全
  围绕粮食生产这个基础,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在2022年、2023年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粮食生产情况两个专项工作报告,并在会前组织开展了深入调研,全面了解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改进粮食生产水平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会议审议,形成审议意见。市政府扎实改进存在问题,制定了《咸阳市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常委会坚持从市情出发,积极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茯茶是咸阳市的独特优势产业,但规模不大、品牌不强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围绕如何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2023年,咸阳市人大常委会由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咸阳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组,通过省内外广泛调查研究,与企业经营者深入座谈,全面开展市场调查,形成了《关于全市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市委市政府以此为基础,出台《关于加快全市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茯茶产业发展的全方位政策支撑体系,全面推动全市茯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咸阳市粮油加工产业基础较好,为了促进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2024年,咸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产业链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视察,听取市县政府推进产业发展的汇报和粮油生产农户、销售加工企业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全面了解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对进一步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推动构建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形成粮食优质优价的良性循环。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咸阳市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与全国全省相比,存在增幅放缓、差距拉大的趋势。为了找出症结、“对症下药”,2023年,咸阳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调研,深入分析现状,深刻剖析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提出了强化思想认识、壮大县域经济、做强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深化农村改革、落实惠农政策、健全工作机制等七个方面的措施和建议,受到了市委的高度肯定。
  着力发挥代表作用
  在咸阳市乡村振兴的一线,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们各显身手,凸显出强大带动力。兴平市定期组织代表深入村组企业走访群众,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礼泉县建设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主题代表联络站,代表们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缓解了群众销售蔬农产品难题;永寿县设立了苹果产业、农技培训、蜂蜜产业等多个专业代表联络站,使代表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活力。
  2023年,咸阳市人大常委会以“六项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履职建功‘三个年’·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市各级人大采取多种形式,动员、组织、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投入乡村振兴主战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和监督促进作用,各级人大代表尤其是涉农代表,在乡村振兴中彰显着人大代表的力量。
  2024年,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落实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制度,每次涉农的调研、视察、视察活动都邀请5到8名市人大代表参加;加强农村代表联络站建设和管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每两个月至少到代表联络站听取对乡村振兴的意见和建议、宣讲涉农法律法规,打造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新阵地。
  凝心聚力风帆劲,一枝一叶总关情。咸阳市人大常委会牢记职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持续加强对乡村振兴的推进力度,在着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中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编辑/李卫锋(lwf2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