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守护黄帝陵文化遗存

2025年02月11日 字数:1185
题,《条例》从保护规划、保护区划分、土地征收、保护对象、建设规定等方面作出规定。
  《条例》明确,黄帝陵保护区域分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划定、公布,并设置保护标志和界碑。
  在土地征收方面,《条例》规定,根据黄帝陵保护规划和文物保护工作需要,保护区域内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可以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
  在建设规定方面,《条例》明确,黄帝陵建设控制地带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依法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其风格、色调、高度、密度以及建设项目的性质应当符合黄帝陵相关规划要求,与黄帝陵的历史风貌和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
  在保护内容方面,《条例》明确,黄帝陵保护区域内的文化遗产、古树名木以及黄帝陵的历史风貌和周边自然环境应当依法予以保护。具体包括下列内容:黄帝陵墓、汉武仙台等遗址遗迹;人文初祖大殿、碑亭、诚心亭等古建筑;碑(碣)、青铜器、瓷器、陶器等可移动文物;黄帝手植柏、保生柏为代表的桥山古柏群等;黄帝陵的陵区、庙区的建筑布局;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以及周边印台山、凤凰山、玉仙山、沮河、印池等自然环境;黄帝陵祭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文献资料和书画作品;其他应当依法保护的文化遗产和环境、历史风貌。
  亮点四 加强科学监测 突出古树名木保护
  桥山古柏是目前发现的全世界人工栽植最早、面积最大、树龄最长、保护最完整的古柏群,其中轩辕庙内有两株五千年以上的古柏。《条例》明确,省黄帝陵文化园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对黄帝陵古柏群制定保护和养护管理制度,加强科学监测,做好安全防护,落实日常养护。
  养护责任单位应当加强古树名木的日常巡查、养护,发现异常情况,应当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并及时向负责古树名木管理的行政部门报告。
  亮点五 深化宣传推广 促进文化传承利用
  《条例》鼓励和支持利用黄帝陵文物资源及其研究成果,宣传黄帝陵历史文化价值,讲好黄帝陵故事,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在非遗保护方面,《条例》规定,黄帝陵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在文旅融合方面,《条例》规定,省黄帝陵文化园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加强黄帝陵文化保护传承展示的数字化、场景化建设,搭建黄帝陵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培育黄帝陵文化旅游品牌,促进黄帝陵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和利用黄帝陵旅游资源,应当突出其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优势,遵守文物安全和自然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和维护黄帝陵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习俗。
  在宣传推广方面,《条例》规定,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黄帝陵祭典、黄帝陵文化的宣传推介,开展多种形式的黄帝陵文化展示、传承、教育等宣传活动,提升黄帝陵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鼓励支持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通过设立黄帝陵文化展区、宣传栏,举办专题讲座、读书活动等方式传播黄帝陵文化。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